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西宋的暴政猛於龍(第2/2頁)

但是請願抗議是平民的權利,所以武義久也只能忍受著……

可西宋這邊完全是赤裸裸的剝奪!

無論有沒有合法的田契和納稅憑由,私田都會變成職田莊園!如果擁有田契和納稅憑由,原本的田主則可以通過當兵從軍保留土地的使用權,實際上所有權也被沒收了。

這樣的苛政一出,自然有不少樸實的關中漢子奮起抗爭,而結果自不待言……

來自大魏村的農人們這時就提及了一件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抗爭失敗事件。

“真沒想到王秀才一個讀書人,也有恁般的武藝,一個人一口刀砍翻了三個官兵!”

“又能怎樣?還不是被暗箭射傷了?現在關在鹹陽大牢裏面,定了個謀反的罪,再過幾日就要斬首了。”

“唉,王秀才多好的人啊,怎麽就要斬了呢?官家怎就不知道好壞呢?”

“好壞?哼哼,要知道好壞,還能叫東賊攆到關中?”

“這話可莫亂說,讓人報了官,說不定也定個反賊!”

農人們四下看看,忽地發現有個客商打扮的中年人站在他們跟前,身後還跟著幾個頗為精壯的護衛,看著好像是剛從船上下來的。

如今渭河上可少有大商大賈了!這幾位真是商人?不會是樞密院暗探房的探子扮的吧?

為首的中年看著驚恐的農人們,卻是溫和一笑,拱拱手道:“在下是永州來的,帶著點貨,想去鹹陽販賣,各位能幫著挑一下麽?價錢好說。”

“好說,好說。”

農人聽著他的湘音,稍稍放心,也不願意放棄這個能夠得到一點錢的機會。

這客商帶來的“貨物”居然是書籍!一箱箱的有幾十箱,也不知道在這兵荒馬亂中去賣給誰?

不過看到這些書,農人們就更放心了,樞密院暗探房的探子才不會帶著幾十箱出門辦案呢。

“老丈,你們方才說的王秀才是什麽人?他為何要謀反?”客商和農人們一路前行,還和氣的同其中一個上了年紀的老農交談,談著談著,忽然就把話題轉向了馬上要砍腦殼的劉秀才。

“還不是為了《均田令》……”老農也是個渾人,沒有留意左右的農夫打來的眼色,只是順口說著,“他家是大魏村的地主,有三四百四畝田,可是人丁單薄,家裏的男丁就是王秀才和他的兒子王中孚……一個四十來歲,一個才十三歲,都當不了府兵啊!而且他們父子二人都是讀書人,王秀才還考過幾次發解試,雖然沒有過,但終究是個讀書人呐!在鹹陽城裏也小有名氣,認識不少士紳朋友。若是在幾年前怎會被一群當兵的欺負?唉,真是世風日下啊!”

那客商嘆息一聲:“原本以為只有周國斯文掃地,沒想到關中這邊也一樣……真是沒有想到啊!”

這客商不是旁人,正是棄官而去的陳遘。他本想先去襄陽府的,可是一想趙桓才是正統,所以就裝扮成書商入了關,想找熟人引薦入仕。

可是入關後,陳遘卻發現西宋這邊也和新周一樣,在大肆剝奪地主階級的土地!而且手段更加兇狠——新周好歹隨便抗議,只要不搞武裝起義,周軍是不會血腥鎮壓的。

另外,周國是承認私田合法權益的!田主沒有田契,又不去納稅,怎麽證明田是他的?被充公也是應該的……而且被周國沒收的土地中,還有相當部分真是“無主”的,主人或是跑路的勛貴官僚,或者幹脆就是宋朝的官田,或是趙氏皇族的皇莊、寺廟的寺田、書院的學田等等。

而關中並沒有歷經戰火,也沒那麽多的官田、寺田、學田、皇莊,連大官僚、大貴族的土地也不多,幾乎都是民田私田,就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律沒收,簡直是強盜啊!

東賊是賊,西宋看起來也變成賊了!而且比東賊有過之而無不及……已經不是苛政,而是暴政了!

陳遘嘆了口氣:“看來關中沒有什麽生意可以做了……對了,那個叫王中孚的孩子沒有被官府捉去吧?”

“還沒有……”

陳遘道:“既然有緣,我就搭救他一下,讓他跟著我去荊湖吧。也許荊湖會好一點,荊湖畢竟是太上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