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撕裂大宋的利益集團(三)(第2/2頁)

這樣的朝廷有什麽力量統禦西北、河北、河南和西南的廣闊疆土?

“官家並沒有這個意思啊。”潘孝庵搖搖頭,“官家只是想要分封鄆王為東海郡王,以徐州為防禦東海方向來敵的本據之地。”

“這個……”紀憶聽得一頭霧水,“分封的意思是什麽?”

潘孝庵笑道:“就是割取小半個海州為東海國,以鄆王為東海國君,鎮守東海。再以徐州為東海國的後盾,這樣就能確保國家的東方門戶無虞了。”

“這……”紀憶想了想,似乎有點道理,可又有幾分不妥。“以東海王鎮守東南沿海倒是個辦法,可萬一東海王不靖,該如之奈何?”

“不會的。”潘孝庵笑著擺擺手,“鄆王雖才高八鬥,但並無君王氣度,且醉心學問,絕不會有在東南割據的野心。”

“東海王沒有野心,就怕他身邊的人啊……”

“那就更不會了。”潘孝庵笑道,“東海王將會迎娶本官的外甥女美娘為妃,美娘乃是大儒之女,知書達理,一定會勸說東海王近君子遠小人的。”

“你的外甥女?大儒之女?”紀憶一下子沒明白,潘孝庵只有潘巧蓮一個嫡親妹妹,但是潘氏一門的妹子卻有一大堆。不過紀憶記不起來那位潘妹妹嫁給大儒。

“就是大周元首武崇道的長女武美娘啊!”

“啊……”紀憶翻了翻眼皮子,心說:這下可好,就算趙楷沒這個心思,有武美娘天天吹枕邊風,東南不亂都難啊!

潘孝庵看見紀憶吃驚的模樣,只是嗤地一笑,道:“憶之,陛下春秋鼎盛,身體又好,再當三十年天子是沒有一點問題的。到時候你我還在不在世都兩說……只要天子在世時東南不亂,你我便為大宋盡責了。置於天子龍馭賓天之後如何,你我是管不著的,讓後人去操心吧!再說東南如今已隱約有周國第二的苗頭,再過三十年如何,我是不敢想的。我知道東海王畢竟姓趙……這還不夠嗎?”

紀憶皺眉:“不至於如此,不至於如此……天子招我入京該是宣麻,到時候一定會有辦法的。”

“辦法也不是沒有……”潘孝庵捋著花白的胡子,欲言而又止。

紀憶看著他說:“峴山居士(潘孝庵號峴山居士)有話就說嘛。”

“說就說!”潘孝庵道,“如今大宋天下並不是弱,而是有了崩解之勢。四方皆困於東南,士大夫皆困於工商。欲解天下之危,唯有二途,或抑制工商,或者依靠工商。而欲抑制工商,則必須遷都襄陽,以便收取荊湖之米,巴蜀之錦,陜西、淮西之勇武,關洛、四川、京湖之風流。而欲依靠工商,則當遷都徐州,控扼東海,遙制江南。以東南工商貿易之財,養山東、淮西之勇。”

在潘孝庵看來,如今的大宋已經分化成了士大夫和工商資本家兩大利益集團。

而且由於東南的工商集團依靠絲綢、海鹽、鐵器、瓷器、石炭以及金融資本的力量對內陸三百余州府軍進行剝削,使得雙方的矛盾尖銳到了難以調和。

想要兩頭討好,注定是吃力不討好的。

紀憶聽了潘孝庵的話,只是深深皺眉,不置可否。

他雖然一直都是朝廷的高官,但是卻長期在地方任職,特別是在東南和交趾多年,對中原和開封府的情況已經不是很了解了。所以根本不能想象大宋內部的矛盾已經激化到了需要用遷都來壓制的地步。

可是遷都是動搖國本的事情,那能隨隨便便就進行的?而且大宋到底應該依靠工商還是依靠士大夫呢?

工商的力量看似強大,但是在全國來說,真正能確保占據優勢的州府也不過是徐州、海州、泉州、廣州、蘇州、杭州、秀州、明州、越州等區區九個州,也許還有幾個或十來個工商勢力同士大夫均衡的州府軍。以不到二十個州府軍為根本,大宋能夠統禦全國的四百余州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