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貨幣的戰爭(第2/2頁)

蔡京點點頭,不置可否,顯然還沒有意識到一兩銀和一錢銀的威脅有多大。

即便是價值150錢的一錢銀,也不方便流通啊。

紀奎接著又如變戲法一樣摸出了兩張紙券,雙手遞給了蔡京。

“太師。”紀奎道,“這是天津銀行所發行的銀行券,就相當於私交子,都是盯住一兩銀和一錢銀的。”

蔡京連忙接過了紙券,也在燭光下細看了起來。

這兩張紙券的做工同樣精美,其中一張用墨綠色的油墨印制,兩面都有萬符花紋,還有漢字“一兩銀”、“天津銀行”和“憑票即兌”等字樣。

另一張是用黑色油墨印制的,同樣也有萬符花紋,還有漢字“一錢銀”、“天津銀行”和“憑票即兌”。

“這是……”蔡京忽然感到有點不對了。

紀奎點了點頭,“這是用來替代錢引的!周國的大周銀行相當於咱們的太府寺交引庫,但是並不發錢引,而是鑄造銀幣、銅錢和監管銀行券的發行。銀行券一律由符合監管條件的銀行發行但必須交由大周銀行指定的印鈔廠印刷,所用的油墨、紙張都是特別精良的。定期就要回收兌換成新券,以防作偽。所謂‘憑票即兌’的責任,則由發行銀行自行承擔。只在發行銀行倒閉的情況下,由大周銀行動用發行銀行所上存的銀行券準備金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承兌。”

“他們想奪錢引之利?”蔡京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交引之利一年有2000萬緡啊!

即便現在錢引出現問題,但也不是難以挽救的,就算以後減少發行量,一年上千萬還是有的。

但是這種直接和銀幣掛鉤的銀行券一旦流通起來,優勢可比錢引大多了!

因為錢引是朝廷發行的,利益大頭在朝廷,而且一旦出了簍子,麻煩卻要下面的銀行、質庫、解庫、長生庫和金銀絹帛交引鋪一起擔待。

而銀行券是銀行自己發行的,利益大頭在銀行,只要自己不亂搞,是不大容易出簍子的。

順便一提,銀行券真正的作用不是用於套取商品和金銀,而是用來放貸生息——商業銀行在大周銀行存入一枚一兩銀幣(或是一兩白銀)就可以發行四張一兩銀行券。這就等於讓銀行的資本憑空增加了三倍。

而這四張一兩銀行券又是基礎貨幣,在放債和吸儲的過程中,還可以放大兩到三倍,變成八張甚至十二張一兩券。

對於銀行而言,等於用一兩銀子撬動了八到十二兩銀子的生意。

此外,由於銀行券的乘數效應,使得金融市場可以獲得充足的流動性,利率也就隨之下跌。像青苗貸那種20%的“低利率”,在銀行券和紙幣的時代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利率通常也就維持在10%以下。

對於資本主義而言,20%以上的高利率就是謀殺,10%以下的利率水平才是可以接受的。

“太師。”紀奎臉色凝重,接著說,“武好古所謀甚大,恐怕不止錢引之利啊!如今大宋東南商市和蘇、杭、秀、明、越五州商貿發達,萬民富庶。小平錢反而不適用,一兩銀和一錢銀反而更加合適……如果東南商市和蘇、杭、秀、明、越五州全都用上一兩銀、一錢銀和銀行券,那就是把命根子交在大周銀行手中了!”

這是貨幣發行權之爭啊!

用後世的說法,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控制了世界!不過現在的世界經濟還沒達到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掌控貨幣發行權的威力沒有那麽大。但是對於大宋東南沿海的商市和幾個“絲綢州”而言,貨幣發行權就太要緊了。

一旦被武好古掌握了,大宋財政的命脈,就等於被武好古捏在手中了。大宋沒有了財富,國家還能維持嗎?

被紀奎那麽一番忽悠,饒是蔡太師這號人物,也相信這一次的“錢引危機”就是武好古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