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大周是來抗宋援越的(第2/2頁)

阮大忠臣一入李崇德的大營,就哭著嚎著報告了一個讓人絕望的消息。

大越國完了……

本來站著的李崇德腿肚子一軟,一屁股就坐在爛泥地上了。身邊的將佐也沒人去攙扶他一下,不是傻愣愣站著,就是放聲大哭起來。

“君侯,您別著急……”阮忠賢開口就勸,卻被李崇德苦笑著打斷:“不急,不急,都亡國了,還急什麽?”

“君侯,交趾還沒有亡啊!”

“沒有亡?”李崇德有氣無力地問,“還有一些忠臣在抵抗?都有誰?”

交趾立國已經一百七十幾年,歷經四朝,當然不可能一下就給滅了。掙紮上幾年乃至十幾年都是正常的,最後甚至可能翻盤!

不過這個和李崇德沒有什麽關系了……交趾國可以在一百七十幾年中歷經四朝,就說明交趾國內豪強林立,國君的權威有限,很容易被人取代。

而這一次的北伐之役打光了李朝的本錢,李朝的腹心之地紅河平原看來也要落入宋軍之手。李崇德還能有什麽倚仗?去依附那幫居心叵測的邊郡豪強嗎?那是在把腦袋送人!

“君侯,國中忠臣甚多,都各據一方,誓不降宋。”阮忠賢說,“另外,北方的大周共和國聽說暴宋侵犯交趾國,出於義憤,派來了援兵!”

“什麽?北方的大周?”李崇德一愣,“怎麽可能?大周在萬裏之外啊!”

“君侯,大周的鐵甲精兵是坐船來的,7000裏海路不過二三十日就到了。”阮忠賢道,“臣的寧海府現在大周精兵的保護之下!臣也是在他們的護送下到達諒州的……”

“什麽?大周的精兵?在哪裏?”

“就駐紮在涼州的州城,一共有2000人,另外還有萬余在寧海江邊駐紮。”阮忠賢道,“君侯,諒州並非久留之地,您還是隨臣前去寧海府駐紮吧。到了寧海府就能得到周軍的保護,君侯就萬無一失了。”

“他們真的是周軍?”李崇德還是有點將信將疑。

“真的!”

“他們來幹什麽?”

“自然是助我交趾抗宋了。”阮忠賢完全清楚李崇德的心思。

周國看著也不像是好人啊!

遠隔萬裏派兵過來,到底安得是什麽心?

阮忠賢接著說:“他們對我交趾必有企圖,但是大周遠,大宋近……大周的企圖再大,也不會吞並我交趾啊!現在大宋是要滅交趾的,君侯能依靠的,也只有萬裏外的大周國了。君侯,您不要再猶豫了!事到如今,不投大周,您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他的話說得有道理。武好古的確沒有吞並交趾的心思,他只想要一部分,不想要一整個。

因為大周共和國只是一個處於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國家,胃口有限,消化不了太多的人口和地盤——資本主義國家和傳統的封建官僚帝國在管理模式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講究精細化,講究效益。後者則講究規模,把規模做到盡可能大。

當然了,也不是說資本主義不喜歡擴張,只是在交通、信息、生產力跟不上的時候,資本主義國家往往不會盲目擴大本土。也不會去吃一塊很難搞定的殖民地。

而交趾國,則介於本土和殖民地之間,而且人口又多,距離大周的腹心區域又遠。如果吃多了很容易被噎著,那麽多的人口,那麽復雜的形勢,當成殖民地好還是當成本土好?難辦得很啊!

因此少少的吃一點精華,當成大周共和國的海外本土來仔細經營才是上策。

有了這麽一塊小而富裕的海外本土,大周才能在南洋地區建立更多的殖民據點。而且還能在和宋朝翻臉的情況下,保持住自己在南方海上的優勢。

而與此同時,遠在開封府的大宋朝廷,也開始為交趾之戰的善後頭疼了。

大宋雖然是一個官僚帝國,但是守內虛外的國策執行了一百多年,早就成了習慣,而道宗初期的擴張路線又沒什麽好結果,所以大宋君臣對交趾的地盤真有點不知道怎麽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