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練兵還得親兄弟(第2/2頁)

誰不知道,這個衙門其實才是實證學派的基礎啊!實證學派掌握的四大學宮中,南、北雲台和格致學宮都設在沿海市舶制置司保護下的兩大商市之內。而兩大商市同時也是也是實證派的經濟基礎,維持三大學宮的金錢,主要就來源於界河和京東兩大商市。

實證派的軍事力量也依賴沿海市舶制置司!實證派控制的騎士學院設在界河商市,同樣被實證派牢牢控制的水師學堂則設在京東商市。而沿海市舶制置司下面不僅有一個龐大的總軍機房,而且還擁有五島巡檢司、澎湖巡檢司和南洋巡檢司一共三大巡檢司,實際上就是三大艦隊!

另外,沿海市舶制置司這些年還在海外圈地,旗下擁有耽羅島租界(並不是整個島嶼,只是一個商港加一個大型養馬場)、絕影島租界、澎湖島巡檢司轄地(包括澎湖列島和台灣)、流求天孫國租界、南洋巡檢司轄地(包括南心島和迦陀訶東部的一小塊地皮)、亞齊巡檢司轄地和興東港租界等地。

雖然都是零零碎碎的地盤,但是沿海市舶制置司對於這些地盤卻有絕對的處置權!

官員的任命,兵力和移民的布署,稅賦的收取,乃至同鄰近國家的外交,全部都是一筆糊塗賬!

這樣的衙門,在大宋一朝的文官看來,簡直就是個毒瘤啊,一定得盡快切碎了才行。

之前已經有不少文官上奏要動沿海市舶制置司了,只是掌握制置司的米友仁是趙佶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心腹之中的心腹。所以趙佶也就對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問題視而不見了——有這麽個心腹管著一個財源滾滾的衙門,對趙佶也沒壞處啊,他現在的花銷可是越來越大了!如果都走太府寺和戶部,兩府宰執還不得吵翻天?

不過現在米友仁要丁憂了,沿海市舶制置司這個衙門總可以動一動了!

就在大臣們各自打著小算盤,想著怎麽瓜分了沿海市舶制置司這麽個大攤子的時候,高高在上的皇帝又開口了。

“米芾一去,提舉蘇杭應奉局公事一職就開缺了。另外沿海市舶制置使米友仁是米芾的長子,應當丁憂,這樣沿海市舶制置使也出缺了。提舉蘇杭應奉局公事不是什麽要緊差遣,可以先讓武誠之代理一段時日。可沿海市舶制置使卻不可長久空置。諸卿可有人選推薦?”

執掌蘇杭應奉局的人選是不必經過兩府的,應奉局本就是為皇宮服務的衙門,只要官家看得上,兩府也不好多說什麽。

可是沿海市舶制置使是一路帥司,必須經過門下省才能降詔委任。如果趙佶提出的人選得不到兩府的認可,門下省又可能會行駛封駁之權。

“陛下!”蘇轍第一個起身上奏,“老臣以為,當務之急不僅是選出新的沿海帥司人選,而且還要厘清沿海帥司的責權。如今的沿海帥司其實是將帥司和漕司合一,既掌握兵馬,又控制財賦,實在是有違本朝祖制。”

張商英也馬上附和道:“陛下,老臣建議將沿海市舶制置司一分為二,一為海路經略制置司,專管海疆安寧;一為市舶轉運司,專管沿海各市舶司,並且為海路經略制置司提供糧餉支援。”

趙佶聞言眉頭大皺。沿海市舶制置司也的確有點過於龐大了……可是也不能依著張商英的辦法來。

因為轉運司的錢是政事堂在管,入的是戶部的口袋。市舶司過去是太府寺管,錢財進的是官家的私庫。而現在的沿海市舶制置司則是趙佶的小金庫,把小金庫交給戶部管理那不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他現在要花錢,一個紙條送過去,沿海市舶制置司就能給他搞定了。如果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錢給戶部去管,呵呵,一文錢還不得摔成兩半花?

而且,昨天晚上他已經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差遣許給武好文了……那是馮二娘托潘胖子來說的!

趙佶想了想,點頭道:“蘇卿、張卿所言雖善,但是海外市舶之事豈是尋常地方事務可比的?不能照搬地方的帥司漕司的辦法以管轄海外之事,還是得從長計議。不過沿海市舶制置使一職也不可長久空懸,不如就先讓武好文出任沿海市舶制置使兼知滄州事,然後再慢慢討論改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