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坡之死(二)(第2/2頁)

“學生知道了。”武好古站起身,感激的向蘇東坡躬身一禮,“恩師提攜庇護之恩,學生沒齒難忘。”

蘇東坡點了點頭,又看了坐在自己的病床旁一言不發的蘇轍一眼。蘇轍其實也是實證學派的反對者。他不止一次和蘇東坡私下討論過這個問題——在蘇轍看來,實證派只有“道”而沒有“仁”,更傾向於“黃老之學”,追求的是“孔子問道於老子”的那個道。而且實證派求出的那些“小道”,好像都被用在了賺錢和打仗這兩方面!

另外,實證派的高成本和隨之而來的掉進錢眼裏面的毛病,更讓蘇轍反感。

儒學教育在蘇轍看來,不僅是為了追求道,更是為了讓天下寒門士子有一條考試上升的路徑。

而實證學派不是為寒門士子服務的,因為這個學派走的是“高端路線”。從蒙學階段就要開始六藝基礎教育,小學階段(六藝書院)要求精通六藝,大學階段更離譜,六個基礎學科加十幾個專科……而傳統的儒學教育只相當於雲台學宮的“儒學”和“文學”兩個基礎科目。所以實證派教育的成本,比如數倍乃至十數倍於傳統的儒家教育。現在不包括博士團和六藝書院的開銷,兩個雲台學宮加上七個專科學院一年的就要花掉上百萬緡!而且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

那麽多的錢花出去了,武大奸商當然得想辦法撈點回來了。要不然他自己也賠不起啊,那是上百萬一年!而且將來還會越賠越多啊!

所以在右榜進士科出現後,雲台學宮的“免費試用期”就算到頭了。除非特別優秀的新生(免費期入學的老生員繼續免費)或是特殊關系戶(主要是對口騎士學院的騎士子弟),否則都得繳納高昂的學費!

特別是那些考試成績不咋地的富商子弟,可都是花了大價錢買進去的——富商子弟當然也有念書好的,可是右榜還沒有入人心,所以念書好的首選還是傳統的左榜,左榜沒有把握的才來讀雲台學宮。其中大部分人也不通六藝,考試成績當然差了。所以就捐錢吧,捐完錢再去讀預科(速成六藝),然後再讀學宮。反正一個富N代花掉上萬緡也是正常的……不過上萬緡能“買”到一個進士,哪怕是一個由幕職爬上去的保舉官兒,對於富而不貴的商人們而言,那也是完全值得的。

順便提一下,宋朝也有“捐班”,但是宋朝捐納官地位很低,遠遠比不上軍功、蔭補和保舉出身,更不用說進士了。

所以在蘇轍看來,雲台學宮這麽個搞法無疑是把學問當成了商品買賣,甚至有間接賣官的嫌疑,簡直斯文掃地!

如果不是看著蘇東坡的面子,他自己都要去參武好古一本了。

弟弟的心思,蘇東坡都是知道的。不過事到如今,也沒啥好說,他便對眾人擺擺手,“除了子由,你們都出去吧!”

這是要向蘇轍單獨交代遺言了!

屋子裏面的眾人,只能依著蘇東坡的話,起身離開,最後就只剩下了蘇東坡和蘇轍兄弟。

“子由。”蘇東坡嘆了口氣,聲音很輕,“我死之後,你就請外任吧。有武大郎的實學派在前面扛著,蔡元長肯定手忙腳亂,你只要不在開封府呆著,他也沒功夫對付你。”

蘇轍看著哥哥,蘇東坡雖然是將死之人,可還是在為蘇家的未來操心,但是心中卻不再有天下了。他嘆了口氣:“大哥兒,武大郎的道恐怕還不如蔡元長吧?”

蘇東坡搖了搖頭,說話的聲音已經細不可聞了:“子由,不要去想天下士子了……且顧好蘇家吧!李文叔怕也時日無多了,你又進不了政事堂。伯充倒是前途無量,可惜年紀太小,不過三十多歲,還得歷練上十年八年。在伯充顯貴之前,你可千萬不能倒,千萬不能倒啊……”

這時蘇東坡感覺到眼皮越來越沉,身上最後的一點力氣也已經用盡了,現在只是想著好好的,好好的睡上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