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攻無不克武大郎(一)(第2/2頁)

王恩搖搖頭:“那弓箭手豈不是只有三分之一了?”

薛嗣昌點點頭:“而且還沒有弩手……估摸著武崇道是為了加快府兵的訓練速度才這麽編成部隊的。”

宋軍現在流行的是花隊,也就是以都或隊為單位,而且步兵戰兵中的弓弩手比例極高,通常超過70%。也就是說作戰其實是以射箭為主的。長槍手、刀盾手在宋軍中的作用就是保護弓弩手射箭。

當然了,宋軍中的弓弩手都配了直刀,因此是可以參加肉搏的,只是肉搏的能力完全比不上長槍手和刀盾手。

而武好古的兩直步兵因為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訓練弓箭手和弩手。幹脆就采取了比較省事兒的辦法,把配屬的府兵訓練成長槍手,同時讓作戰技能高超的猛士兼任刀盾和弓箭手。

薛嗣昌說:“雖然編隊的辦法不大合理,但是部隊的訓練看著還是不錯的。僅僅一個多月,就已經有了模樣,嚴整非常,看著像是精銳了。”

“也就是湊合吧?”王恩還是搖頭,“那些扛鋤頭的府兵沒個兩三年怎麽調教得出來?可他們總共服役五年,誰會花兩三年去調教?”

“怕是用不著兩三年……”薛嗣昌摸摸胡子,又瞥了一眼王恩,“武崇道從禦前騎士中抽出了二百多個兵學司出身的去當了步矟指揮的軍將,所以訓練的進度很快。另外,武崇道又抽調了一些兵學司出身的騎士加上他自己的幕僚組成了一個軍事機宜指揮,用來輔佐自己調度和訓練部隊。”

王恩搖搖頭,幹笑道:“那是他自己不懂,只好用人了。也虧得慕容忘憂那個老兒給他調教了一批人,雖然不能當大將,但是卻掌握了一些戰陣之術。”

陶節夫點點頭,他也看過慕容忘憂編寫的幾本兵書,都是講怎麽指揮一隊一部之兵,講怎麽訓練戰士和部隊的。都是最實用和最粗淺的方法,其中仿佛就有關於步矟(隊)都和步兵指揮(部)的編成及運用。

不過也就到指揮(部)這一級了,再多的兵該怎麽用,慕容忘憂的書上並沒有說,而且也沒提及大的軍略之策。所以慕容忘憂的幾本兵書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陶節夫在章楶那裏看過抄本之後也就忘記在了腦後,今天聽薛嗣昌一提才記起來。

薛嗣昌又說:“武崇道還說辟雍學宮和雲台學宮裏面現在也教慕容忘憂的帶兵之法,將來右榜進士科也是要考的,右榜進士可以去做隊官帶兵。”

“瞎胡鬧!”陶節夫搖了搖頭,“右榜進士去當隊官?那右榜進士科還有人考嗎?”

“可不是嘛!”王恩也附和道,“隊正、都頭也不是官啊!充其量就是個雜品武臣。要有官身怎麽都得是部將和指揮使吧?”

宋朝的武官地位低,帶兵的武官地位更低,部將和指揮使都不一定由武官充任。隊官和都頭這個級別,基本上沒有帶官身的。

而一個進士,哪怕是武進士,也是堂堂的從九品武官了。到部隊裏面帶兵,起碼是個部將或指揮使,多一點都能帶上千人了。擱在後世就是個營長了——那都是校級軍官!軍校剛畢業怎麽能幹?況且宋朝的武進士根本不能和後世的軍校畢業生相比,因為他們根本不懂軍事……作為一個中世紀的軍官,射箭居然不講中靶,騎射的時候還得讓馬站穩了,這不是胡鬧嘛?

陶節夫擺擺手:“且由他鬧吧,反正這一次咱們也不指著他的步兵。”

“對。”王恩道,“只要他的三千騎兵能看住北面的草原和瀚海沙漠,別讓西賊繞到咱們身後就行了。”

三人正說話的時候,一個撫司的吏員跑了進來,拱拱手道:“使相,銀州方面遣使來報,說河東路兵馬副總管高太尉的大軍先頭,已經抵達了彌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