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論道(四)(第2/2頁)

臨政法師就是武好古早些年在開封府市井間的好友傅和尚,他現在是京都相國寺的主持,也算是通天的人物。可是小日本的國情有點奇葩,有個“天皇”,關起門來在幾個小島上妄自尊大,不願意和外部國家建立正常的邦交。

黃庭堅皺眉道:“這一次官家可給了咱們雲台學宮移書外交之權!如果能和日本國聯絡上,未來和日本的交往權可就是咱們的了。”

“移書外交”是北宋時期東亞各國間一種特殊的外交形式,武好古也一直想替雲台學宮爭取這項權力。但是因為宰執們的反對,一直沒有得手。這一次,宋徽宗利用儒家論道大典,把聯絡高麗和日本的“移書外交”權下放給了雲台學宮。

“那我親自走一趟日本國吧!”花滿山現在已經辭了天涯鎮的鎮長,有時間走一趟日本了。

“我叫我的弟子範之文和你一塊兒去吧。”米友仁說,“子虛,你這次若能有所進展,哪怕趕不上開封論道也沒關系……只要能帶回幾個日本國的儒生或使臣,一個官身怎麽都能保下來的。”

“好!”因為沒有官身丟掉了鎮長職務的花滿山咬咬牙,“總有辦法的!便是騙也要騙幾個倭人官吏到我大宋來做遣宋使!”

“行啊!”米友仁笑了起來,“甭管是騙來的還是雇來的,只要是正經的日本國官員就行了,沒有國書也不要緊,只要有那個勞什子太宰府的文書就交代了。”

……

“就讓蘇東坡進京吧,朕也很想見見這個成名已久的才子,況且實證論道之法的提出乃是儒學盛事,他是雲台學宮之長,進京說明也是應該的。至於蘇轍,就讓他繼續在潁川居住吧。”

崇政殿上,官家趙佶終於就二蘇是否進京參加論道之事做出了決斷。

為了這件小事兒,今天在崇政殿上居然發生了爭吵。新黨的宰執們一致反對讓二蘇入朝,他們的理由是二蘇和章惇一樣,都是派閥首腦,是結黨的小人!如果讓他們入京就會將結黨營私的不良風氣在開封府內蔓延,不利於保持無黨君子盈朝的大好局面——新黨舊黨什麽的,現在是不存在的!

而韓忠彥這個真正的“孤臣”則極力想讓二蘇入京,他的理由是二蘇是武好古的師長,是和二程肩碰肩的大儒。現在武好古和程頤論道其實就是蘇門和程門論道,怎麽能不讓二蘇進京呢?至少也得讓蘇東坡來吧?

看著一群自稱是無黨君子的新黨聯合起來欺負韓忠彥這個老實相公,趙佶都有點不好意思了。不過他也沒讓二蘇兄弟都來開封府,新黨固然霸道,但是接下去要立“如母長嫂”為太後的事兒還得靠他們呢。要是讓二蘇都入了政事堂,這事兒就黃了。

所以趙佶最後只允許二蘇裏面比如軟弱的蘇東坡入朝,而把強硬的蘇轍擋在了外面。

再一次調和了新舊黨爭之後,趙佶又提起了藍田府兵試點的事情。

“京兆府奏報,從藍田縣挑選出的府兵共計1000人,數日前已經抵達府城。安卿,這千名府兵該由誰來訓練管轄?”

安燾出班回道:“循隋唐舊制,府兵應該由軍府管轄。隋朝時稱驃騎府、車騎府、鷹揚府,唐時改稱折沖府。軍府設置將軍或都尉統轄。軍府之上則設立衛府,衛府由皇帝統轄。臣建議循隋唐舊制,重設軍府、衛府,以統轄府兵。不過如今只有1000名府兵,先設一軍府足以,不必開設衛府,可由殿前司代管,等軍府數量增加後,再設衛府不遲。”

趙佶點點頭,又將目光轉向首相韓忠彥,韓忠彥道:“軍府初設,用人乃是成敗之關鍵,所以臣建議嚴選軍府之將。”

“如何嚴選?”趙佶感興趣地問。

“選帥重謀,選將自然應該重勇。”韓忠彥說,“陛下或許可以從今年十月的殿前比武中取出的勇士中選出數人去充當軍府校尉,專門負責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