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忠臣馬人望(第2/2頁)

……

清晨來到的時候,燕京城,也就是大遼國南京道析津府城,也被一場春雨所籠罩。

雨水嘩啦啦的在大遼南京警巡使馬人望面前的滴水檐落下,織成了一道雨墻。庭院中的景色,都變得模模糊糊的。

大遼的未來,就像這雨中世界一樣,近了還可以看看,遠處就看不清楚了呀……

現在的大遼國要是能千秋萬代維持下去該多好?雖然契丹和奚人是所謂國族,可是姓耶律的和姓蕭的真沒幾個能理財治民的。

這些人要麽就是整天遊獵玩樂,要麽就是吃齋念佛迷進去了,難得有幾個腦筋清楚的還得去應付一大堆的部族和耶律家內部的爭鬥。

而真正撈油水的衙門,比如上京鹽鐵司、東京戶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南京三司使司、南京轉運使司和西京計司(這六個衙門合稱五京計司,是掌管遼國經濟的關鍵部門),統統是在漢人大族控制之中。什麽鑄錢啊,貿易啊,鹽鐵啊,官營手工啊,還有南面各州軍的稅賦(各路州軍的錢帛司),還有管司法的各京道的警巡院,全都捏在漢人大族手中。

譬如馬人望自己就當過中京度支司鹽鐵判官,南京三司使度支判官這兩個大大的肥缺。現在又當了南京警巡使,一樣也是肥缺。

他自是撈了個盆滿缽溢,然後再從中拿出一部分孝敬上面姓耶律的和姓蕭的大佬,於是老糊塗皇帝耶律洪基和整天不知道在幹什麽的南、北樞密使耶律延禧,就都認為他是個大大的好官了。

其實遼國的南面官好當的很,只要能擺平管區內的世家大族就萬事大吉了。遼國又不似大宋,各種刁民一大堆,當官的還要管刁民的死活……遼國南面諸道路州就是世家大族的天下,除了耶律和蕭兩個國姓,第一等的就是“燕四族”,就是韓、趙、馬、劉這四家,接下去則是李家、高家、史家、張家、梁家等等十幾家二等漢人大族,再下面就是高、張、楊、竇、烏、李這六家“渤海右姓”。

這三十余家的事情擺得平了,上供給遼國皇帝的稅賦數量也別太少,其他的就是拍馬屁了。

而且遼國重要一點的官都是世選的,也就是憑本事投胎才能當上的大官。所以如“燕四家”出身的馬人望這官當得不要太爽!

另外,遼國也和大宋一樣,是不抑制土地兼並的。而馬家這樣的世家大族那可真是敞開了兼並土地人口,哪家不是田畝數百萬,佃戶曲部好幾萬的?

還有,遼國的商人是真沒地位的。和宋朝不一樣,宋朝因為沒有什麽門閥勢力了,所以“士”這個階級泡沫化了,農工商三民也就沒有什麽上下了。

而遼國是世家天下!農工商三民倒也比較平等,都是世家的奴仆。所以遼國的商業基本被漢人世家控制,手工業則主要是官營的,自然也在漢人世家的掌握之中。

對於“燕四家”之一的醫巫閭山馬家而言,還有比大遼更好的祖國嗎?

可是,現在的大遼國真是風雨飄搖了,一個磨古斯之亂就打了恁多年也擺不平。東面的女直人也蠢蠢欲動,和契丹人有血海深仇的渤海人也不大安穩了。就連南面一向孱弱的大宋國,居然在昏君奸臣的領導下國力蒸蒸日上,把西夏打了個落花流水……

身為大遼國忠臣的馬人望只是沉默不語,一時竟然想得癡了。背後腳步聲輕輕響起,傳來了兒子馬英的聲音:“阿爹,二哥兒使人來報,他們已經上了遼東開來的綱船,正往析津府而來。”

馬人望的心思飄得很遠,隨口就吩咐:“這些天,醫巫閭山老家那裏怎麽樣了?那裏的渤海奴還老實嗎?大寶劍那逆賊可捉到了?還有趙家那小子叫什麽鐘哥的,到底怎麽回事兒?好好的世家子不做,怎麽去做賊了?你再派人去聯絡則個,看看能不能招安。現在真是越來越亂了,天下要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