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愛恨情仇,他們的緋聞很傳奇(第4/12頁)

甘露三年,解憂公主回到漢朝,兩年後病逝,終年72歲。由於解憂公主成功聯合烏孫與漢朝夾擊並大敗匈奴主力,使匈奴內部發生分裂,所以一部分匈奴人開始謀求與漢朝和親,於是就有了後來盡人皆知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趙飛燕“輕”松打敗班婕妤

班婕妤,漢成帝的後妃,一個被後人認為是理想女性的楷模。婕妤並不是她的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因其入宮後曾被封為婕妤,所以後世一直沿用這個稱謂。

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艷及風韻所吸引,天天同她形影不離,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開導漢成帝內心的積郁。班婕妤又擅長音律,常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僅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也使漢成帝將她放在亦師亦友的地位。

鴻嘉三年(前18),成帝在陽阿公主府中見到了體輕如燕、傾國傾城的趙飛燕,很快就被她所吸引,並將她帶回宮中。在這個舞女面前,班婕妤的所有才情變得不堪一擊,她從前在成帝那裏所得到的寵愛,在趙飛燕進宮後,就畫上了休止符。能歌善舞的趙飛燕在奪取成帝的寵愛後,又將其同樣具有國色天姿的妹妹趙合德引進宮中,兩姊妹輪流侍寢,連夕承歡。在漢成帝眼中,其他後宮粉黛全無顏色,即便是他往日最心愛的班婕妤,也被拋到九霄雲外。從此,成帝的後宮便成了趙家姐妹的天下。

冰雪聰明的班婕妤知道,只要趙氏姐妹在,她就永無出頭之日,所以她自請去長信宮侍奉太後,悄然隱退在淡柳麗花之中。

按理說,在頗重禮教的封建社會中,誰都會為擁有像班婕妤這樣品貌兼具的女子而感到萬分慶幸,那麽,成帝為什麽反其道而行,逐漸冷落她呢?

先看一看當時的政治形勢,漢成帝登基後,雖然名為一國之君,但實際掌權的卻是皇太後王政君和她背後強大的王氏大家族,漢成帝只能算是一個傀儡。沒有實權的成帝自然萬分苦悶,可他卻無法改變這一局面,因此只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女人身上,以期望能在聲色犬馬中釋放自己的郁悶。

頗具才華的班婕妤沒有看透這一點,她一心希望成帝能夠成為一個有道明君。她並沒有努力幫助皇帝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而是以身修德,勸誡皇上把心思放在政事上。在這種外戚當權的政治環境中,成帝想成為一個明君,當然難上加難。

所以,盡管班婕妤才華橫溢、莊重自持,卻是既不能幫成帝奪回皇權,又不能陪成帝縱情享樂,失寵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

在長信宮的歲月裏,班婕妤仍然對成帝念念不忘,因此她發揮自己的才情,寫下著名的《團扇詩》。成帝死後,她自請守墓,在守護漢成帝陵園中冷冷清清地度過了她孤單落寞的晚年。

這樣的紅顏怎能不禍國

南北朝時期,北齊後主高緯有一貴妃名叫馮小憐。

馮小憐本是穆皇後身邊的一名侍女,由於高緯寵愛彈得一手好琵琶的曹昭儀,穆皇後心生嫉妒,便將馮小憐送給高緯以期轉移高緯的感情。但是穆皇後萬萬沒想到,高緯被馮小憐迷得神魂顛倒,最後居然因為她而身死國滅。史書記載,馮小憐因為在軍中幹了五件事,導致北齊滅亡,讓後主高緯做了亡國之君。

第一件事:當敵軍北周的軍隊猛攻晉州的時候,北齊後主正在附近打獵,得到探子來報,本想調動軍隊給予增援。但是這個時候,馮小憐卻玩興正濃,於是和後主撒嬌說:“再殺一圍。”於是後主就再殺了一圍,等到這一圈遊獵結束,晉州早已被北周攻破。

第二件事:馮小憐認為戰爭和狩獵一樣好玩,看打獵還不如看打仗,於是她慫恿後主高緯親自帶兵反攻平陽。後主果然滿足她的要求,並讓馮小憐也戎裝隨行。平陽原來是北齊的地盤,北齊為收復失地出兵,於是將士個個奮勇,人人爭先。等到齊軍到平陽城,人馬乘勝欲進城之際,後主忽然傳旨暫停,請馮小憐觀戰。馮小憐對鏡梳妝打扮,磨磨蹭蹭,等她到來時北周軍已經修好塌垮的城墻,堅固無摧,結果齊軍功虧一簣。

第三件事:留守平陽的北周大將梁士彥雖然率士兵拼死守城,但在北齊軍隊奮不顧身的沖鋒下已岌岌可危。眼看勝利在望,平陽即將重返北齊手裏的時候,馮小憐卻認為天色已晚,她無法看到攻城之戰的盛大場面,要求在第二天天明以後再行攻城。第二天天昏地暗,北風怒吼,初雪飄落,大地漸漸一片銀白,馮小憐又認為氣候不佳,看不清楚,要求暫停攻城。殊不知夜暗之際或天氣不佳正是軍事作戰進攻的最佳時機,囿於婦人之見,北齊大軍竟然平白無故地喪失了兩次大好時機。等到雪化天晴,北周武帝已親率大軍趕到平陽,齊軍大敗退入晉陽。北周占領平陽,後主居然說:“只要小憐無恙,戰敗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