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無主寶庫(第2/3頁)

劉彥就問:“大漢航行於南海的船只,可有數據?”

船只出港需要報備,同時進港也需要進行登記,不排除有人從某個隱蔽地私自出海和登岸的可能性,但官方還是能掌握絕大多數的船只航行記錄,管理這方面的蔡優也就給出了一個數字。

“最繁忙時期有兩千余艘?”劉彥愣神了,不知不覺中漢國竟然有那麽多海船?他追問:“都是什麽類型的船只?”

小船根本無法在海上長途航行,得是噸位到一定份上才行,不過這年頭估計沒人講究這個,利益足夠就是小舟都有人敢用於航海。

“大漢近些年販賣於民間的船只有八百余艘,皆是五百料以上的大船。”蔡優苦笑了一下,接著說:“大部分進行海航的船只,是內河船。”

一料換算下來就是零點三二五噸,五百料就是一百六十二點五噸。

現代用於海航的一百六十二點五噸是小到不能再小的海船,不是小型遊艇,就是在近海捕撈的漁船。可在當前時代而言,一百六十二點五噸就是龐然大物,反正內河基本看不到相同噸位的民用船,要有也是軍方的內河平底船。

內河平底船壓根就不適合用於海航,海上還是得用吃水深的尖底船,要不然稍微一點浪都能將平底船給翻了。

劉彥一聽訝異道:“兩年僅有一百四十六起事故,真的很少了。”

“各家族每次都是大規模出動,會將各條船相連用於海上還行。”蔡優講的是鐵鎖連橫,方法是笨了一些,可相連之後體積龐大將減小海浪的顛覆:“就是速度本來就不快,那樣就更慢了。”

瞧瞧,真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他們知道平底船在海上非常危險,沒有尖底船用就將平底船互相連接起來,增加了浮在海平面的體積,產生更大的浮力來增加安全。

【南宋末期,躲到海上繼續抗爭的朝廷也是這麽幹的。就是大陸全面淪陷缺乏給養,去找藩屬國(當時的大越)尋求幫助被拒絕。】劉彥的思想飄忽了一下,拉到當前需要解決的難題上面:“大漢要大力鼓勵海航,理當增加各船塢的產能。”

紀昌一臉贊同,卻不得不講難題:“胡虜肆虐之下,工匠十不存二。南方倒是有大批工匠,卻……”

東晉小朝廷造船產業還是相當不錯的,光是服務於造船的工匠就多達六萬,可後面小朝廷崩潰,工匠大多是逃亡,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給各世家給吞了。

現在還沒有士、農、工、商這麽明確的階級劃分,士族階層的高貴是必然,其下都屬於百姓,沒什麽貴賤之分。

工卻分官署和個人,一旦成為官署工匠就和奴隸差不多,不但自己要當奴隸,子孫後代基本也逃不過這個宿命,也就導致沒有人想成為官署工匠。

“若想大力建設……”蔡優就明白提出來:“恐怕是要允許民間私建船塢。”

“寡人從未限制民間不得造船。”劉彥真沒這想法,說道:“發展什麽,僅是依靠官府不足憑。大漢若想縱橫四海,需得是民間參與。”

歐羅巴開啟大航海,那是海盜文化盛行下的產物,各條航線上充斥海盜,還一度有了崇尚海盜的文化,卻吸引了普通人對大海的興趣,真就不是依靠官方來搞的大航海。

劉彥當然不允許海盜找國家的麻煩,連帶本國海上船只也不能被海盜侵襲,但要是自己人去其它國家航線或是臨海當海盜,他還是很樂意看見的。

“民間可以建造自己的船塢,卻是要規範管理。”劉彥覺得這一條要落實,南方就該是一片歡欣鼓舞:“造什麽船只,下水多少艘,都要進行嚴格記錄。”

回到中樞不久的呂議就雙眼放光,與同樣神情激動的庾翼對視了一眼,兩人就異口同聲道:“制造海船的技術,以何等方式提供?”

說了的,內河船只與海航船只的體系存在區別,不但是船底結構,實際上龍骨該怎麽來鋪設都是一個大學問。

內河船只對龍骨的要求並沒有那麽嚴格,就是多段拼裝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一切就是因為內河給船只造成的壓力並不大。

大海卻不是內河那麽一回事,浪花時時刻刻都在考驗一條船只的龍骨,不講究就等著龍骨斷裂,船也頃刻之間沉入海底。

除開龍骨之外,內河船只與海航船只在其余結構也有區分,比較明顯的就是船底類型。再來是內河和大海所依靠的動能也存在講究,雖然都是依靠風力,可船桅和風帆的布局又是一個大學問。

“自然不能無償。”紀昌是大管家,對於漢國的現狀來說就是窮未必多窮,缺的是物資:“可以技術入股方式,亦可後續物資償還。”

劉彥本來是要搞專利,一想沒有那個大環境,覺得紀昌所提的方式更靠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