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復雜紛擾(第2/3頁)

他們對大明的情況很是了解,從十年前大明就一直在幫助朝鮮,可以說竭盡全力,更不要說早期保衛朝鮮,與倭國的三次大戰,都充分說明大明護佑朝鮮的決心。

可現在大明國內天災連綿,國庫空虛,需要裁軍來節省開支,明朝兵部,內閣的龐大計劃他們也都了解,說到底,他們也怨不得大明這個時候抽身而出。

可事關朝鮮國祚延續,他們不管如何,也不願,更不能放駐紮在平壤的明朝三萬大軍離開。

他們要緊急與國內商討,在大明內閣裁軍計劃確定之前,決定到底該如何做!

他們還在路上,一只只信鴿就飛向山海關,然後會在一個個驛站轉向朝鮮。

畢自嚴等內閣輔臣比朱栩更早回到京城,回到內閣。

畢自嚴班房,他看著鄭友元遞過來的奏本,神色凝重。

鄭友元看著畢自嚴,面色冷靜,道:“大人,這是手抄本,原本在司禮監。想必皇上很快就會看到簡略,不知道這件事會不會令他震怒。”

畢自嚴沒有說話,靜靜的看著這道奏本。

這道奏本的內容是關於剛剛演武的火器,也就是火炮。奏本上言稱“戰場成敗,在於人心,不在利器。火器之大,過傷天和,非聖人所為”,“一炮飛出,數十人殘肢斷臂,人命如草芥,漫天大火,慘叫而絕,何有德焉?”

洋洋灑灑數千言,大概意思,就是軍器局研制的火炮,威力太大,有傷天和,不應該存在於世界上,請求封禁,永遠不再開啟,使用。

當然,他們也不是這樣說說的,還舉出了幾個列子。

若是這些大炮落在叛軍手裏,或者敵對國家,那大明如何抵擋?若是叛軍,敵人以此攻打京城,皇宮又該如何?

因此,在還沒有流出的時候,請朝廷封禁,燒毀圖紙,緝拿工匠,永絕後患!

畢自嚴看著這道奏本,反反復復的看了兩遍,臉色也變幻了幾次,始終都沒有張口。

沒多久,孫承宗拿著一樣的手抄本走進來,看著畢自嚴道:“看過了?”

畢自嚴放下奏本,嘆了口氣,道:“六部尚書沒有表態,倒是有幾個侍郎很是贊同,寫了副奏。”

鄭友元給孫承宗搬來凳子,悄然退了出去。

孫承宗也放下奏本,看著畢自嚴,沉吟一聲,罕見的沒有開口說話。

畢自嚴與孫承宗眼神交匯,接著,繼續沉默。

兩人都是讀書人,進士出身,而今都是飽讀詩書,滿腹才華,若非入了官場,定然也是一方大儒,大家。

畢自嚴是徹徹底底的文人,從他內心深處來講,是贊同這道奏本的。大演武展現的火炮威力太過可怕,以往還不覺得,現在卻有些悚然,令他感覺危險,心裏憂慮。

孫承宗雖然是文官,可也帶兵多年,雖然知曉武器的重要,可是今天大演武的火炮,讓他心悸,同時還在擔憂,短短幾年已經如此,如果繼續發展下去……

單想一想就不寒而栗!

好半晌,孫承宗開口道:“皇上銳意發展火器,並且認為它是未來戰爭的決定性武器。”

畢自嚴擡頭看了眼孫承宗,神色平靜,沒有言語。他明白孫承宗的意思,所以才沒有說話。

儒家以“仁德”治天下,凡不合“仁德”二字便極力排斥,斥之為“邪端”,非“正道”,隨之趕盡殺絕。

但眼下的情況是,當今這位皇帝陛下,對“奇技淫巧”異常熱衷,他們根本無力反對,甚至簡單的制約都不行。尤其是在一些軍國大事上,由於他的觀點,想法往往能在後面得到印證是對的,他們就更沒底氣。

要知道,當今這位——從未錯過!

一次都沒有!

面對如此目光如炬,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這些臣子是相當的不容易。

畢自嚴與孫承宗等人內心時常也感到慶幸,雖然當今這位強勢無匹,半點聲音聽不進去,可到底不是太祖,成祖,沒有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大開殺戒,至少對他們這些身邊的近臣該有的禮數從未缺過。

又好半晌過去,畢自嚴深吸一口氣,道:“這件事,內閣不表態。”

“不表態”何嘗不是一種表態。

孫承宗看著畢自嚴,提醒道:“皇上的性格你是知道,你不表態就等於是反對,皇上心裏……是有賬本的。”

當今皇帝大度的時候令人心驚,對很多他們認為是“忤逆”大罪的事情揮揮手就算了,完全不放在心上。可在他們看來是某些不值得在意的小事情上,分外的“計較”,經常會秋後算賬。

孫承宗話沒有說透,他早就隱約的感覺到,乾清宮對這位“畢首輔”是有不滿的,也不能說是不滿,應該是對他的能力的一種“質疑”,若是到了時間,機會合適,畢自嚴“突然”致仕,告老還鄉他不會有多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