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原來如此

周應秋知道了呂大器的意思,心裏轉動一番,道:“這樣吧,輪調提前,六部內的,只要資歷,能力足夠的,審核一番準備外放,京外的也進行異地調任,先讓他們再磨煉幾年,太鋒芒畢露不好……”

呂大器倒是贊同這個辦法,還是猶豫著道:“皇上那邊……”

京中的高層都知道,皇家政院是朱栩非常重視的一個地方,那些生員都是他著重培養,將來要登堂入室的人,哪一個都是寶貝疙瘩,外人輕易不能去動。

周應秋擺手,道:“這件事我會向皇上奏報,你先準備,年後開始。”

“是。”呂大器道。現在已經快十月,確實不適合大動幹戈。

刑部還在重審東林舊案,這些案子挨個審理,一旦在大理寺再判,就算是蓋棺論定,今後再不會被人翻扯了。

想要審理這些舊案,張問達也是扛著巨大的壓力,有來自上面的,也有下面的,起初一些東林遺民還很高興,可後面就高興不起來了。

張問達現在在家裏,坐在亭子裏,一邊喝著酒,一邊看著手上的一些書信。

在他對面是一個中年人,白衣長袖,溫文爾雅,從容微笑。

“大人,現在愁的是什麽?”中年人端著酒杯道。

張問達放下信,搖了搖頭,道:“東林的事超過我的預料,我這不是在給他們正名,是在給他們定成鐵案,今後是再也翻不了身了……”

中年人喝了口酒,點頭道:“不錯,大人的清名受到了不少影響,最近我在通政使司看到彈劾大人的奏本是最多的。”

張問達沒有說話,端著酒杯默然。

這些他都不在意,現在已經不流行奏本攻勢了,景正皇帝太過強勢,壓的言官談不起頭。他憂心的是那些原本一心為國的東林舊人,會因為他徹底成為“邪黨”,汙名流傳百世,洗脫不得。

中年人很清楚張問達的擔憂,搖頭道:“大人現在不應該關心這個,皇上要增補內閣輔臣,難道大人就不想入閣嗎?”

張問達擡頭看了中年人一眼,沒有說話。

他知道這個人來的目的,但他本就在仕途上沒有多大野心,這次的復出不過是因為不放心,想要做些事情,卻發現他已經跟不上這個劇烈變化的時代,就更加無心攀爬了。

中年人看著張問達的神色,似也看出來了,微微點頭道:“王大人畢竟是前朝的刑部尚書,資歷,威望都足夠,若是大人能舉薦,再適合不過。”

中年人嘴裏的王大人,是天啟年間的刑部尚書王紀,這個人是趙南星的鐵杆,在天啟三年就扛不住壓力,致仕了,後來也不曾復出,是以七年後東林大清洗中,也沒有他的名字,是東林僥幸留存下來的元老之一。

張問達看了他一眼,道:“這件事是簡在帝心,代我轉告王大人,安穩可終老,莫忘前車之鑒。”

中年人微微一笑,道:“皇上確實雄才大略,目光如炬,可也總得用人,在眼下的‘新政’中,王大人的作用不可取代。”

張問達還是沒有說話,內閣增補閣臣,顯然讓很多人都勾起了某些心思,京城注定要有一番暗濤洶湧了。

禮部尚書沈珣沒有張文達的煩惱,他向來給人感覺是孑然一身,不朋不黨。

這會兒正在鴻臚寺,匯集一幹人,忙著修纂《景正大典》,這個大典是對明朝從開國到現在的一系列法典,祭祀,禮儀等進行梳理,要制定國家法典,明頒天下。

有些是太過復雜,汙穢,要精簡,去除,有些是要上升為國家祭祀,有些是要降格給地方,有些是要全國同時祭祀,有的是要分階段等等。

這些法典,禮儀的根本往往來自商周時期,這也是對漢人的起源,發展過程進行的一次認真,嚴格的考證,明確,朔本追源。

實際上,這也是朱栩對大明思想進行梳理的一種方式,比起四五館編書,這種《大典》的影響力更大。

工部現在擔子相當的重,督政院,刑部,間邪司三天兩頭的上門查賬,弄的他們心驚膽戰。

這也沒辦法,工部現在的銀子流水只比兵部稍差,不時有貪汙,工程問題,一牽扯就是一批人。

工部侍郎王朝聘熬夜在看著各地上來的文書,有的要工部撥銀子修路,有的要撥銀子修橋,有的要挖河,有的要開山,總之就是要銀子。

他對這些都認真的看著,對於一眼看出來就是騙銀子的,直接回復不批,實在為難的,也砍一半,然後讓人送去內閣。

他背後是一張大明的全圖,上面橫七豎八的有好幾條厚厚的線,都是工部規劃的“官道”,要將全國串聯在一起,核心就是京師,看上去就頗為浩大。

一個主事進來,手裏還拿著燈,道:“大人,尚書大人那邊來信,說是河南那邊有決堤的危險,要咱們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