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首輔空懸

內閣大學士,起初只是皇帝的“幕僚”,並沒有任何權力。

朱元璋,朱棣都十分勤政,且有足夠的能力掌控朝政。可後代就不同了,皇帝們開始懶惰,也是朝政日趨復雜,這些大學士逐漸掌握權力,影響朝局,可在大明政治體系中,他們依舊是“幕僚”的角色,並沒有真正的“地位”。

嚴格來說,他們還不如司禮監,至少司禮監的“批紅”之權是皇帝授予的,有著“名分”。

內閣真正統領天下政務,可以說是從張居正開始的。神宗年幼,太後支持,他權壓六部,沒人能抗衡,政務皆出內閣。

自那以後,內閣的權力就無限擴大,皇帝的一切任命,詔令都需要內閣同意,哪怕是皇帝強行任命,內閣也有權,有能力讓他“上不了任”。

萬歷年間長達十多年的“國本之爭”,雖然是文官一系與神宗皇帝的對峙,可內閣在裏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幾年,換了三人首輔,砍了十幾個堂官的腦袋,最終福王還是灰溜溜的出京就藩,自始至終,內閣都從未讓步,神宗也奈何不得。

崇禎初,朱栩通過各種手段,架空內閣,以至於廢置,就是擔心內閣影響他收攏權力。

經過五年多的改革,重塑,朱栩現在需要朝局的完整,以強大的政治力量來推動改革的深入,因此,內閣復立,事所必然。

畢自嚴能夠感覺到朝臣們身體瞬間緊繃,他頓了頓,整理著思緒,道:“天子勤勉克己,事必躬親,奈政務繁雜,非人力所及,故設內閣輔臣,以佐天子。”

這個是理由,眾臣都不在意,關鍵是後面的。

畢自嚴手裏拿著奏本,默然一會兒道:“內閣,設大學士七人,首輔,次輔以及諸輔臣。六部九寺以及其他諸局,監等衙門,皆由內閣轄制,天下政務需出內閣……”

畢自嚴的話,代表著大明對內閣的正式確立,定議了其構成,權力以及權威。

畢自嚴剛要張嘴,突然間,張問達出列,擡手道:“請問畢大人,內閣首輔為何人?”

張問達此言一出,一直安靜異常的朝臣們都動了起來,眼神閃爍,四處對視。

沒有意外,內閣今天之後就要總覽天下政務,內閣首輔的地位就舉足輕重,最重要的是,涉及到信王,信王是宗室親王。

宗室都早有定議,畢自嚴看了他一眼,語氣漠然,不動聲色的帶著警告的道:“信王。”

“下官反對!”張問達神色刻板,語氣決然,同時擡手向朱栩,沉聲道:“皇上,臣認為宗室不當入閣,更不能為首輔,請再議此條。”

畢自嚴神色平靜,並沒有慌亂,這些朝臣他並不是都說服了。比如張問達。此人在很多問題上都異常堅決,包括宗室,內閣,外戚等一系列議題。張問達是四朝老臣,歷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吏部尚書,威望極高,不少人都很尊重他。

但畢竟只是小部分,影響不了大局,時間緊迫,畢自嚴也就任由張問達固持己見。

宗室現在入朝,顯眼的也就三人,宗人府宗正,平王。督政院督正,靖王,還有就是內閣首輔,信王。

現在信王被“拘禁”,在朝野還是“秘密”,宗人府是管理宗室,並不算入朝,那麽問題實際上集中在還在朝堂的靖王身上。

對於宗室,朱栩心裏自有一番算盤,神色不變,轉向其他人道:“其他人怎麽看?”

“臣認為張大人此言不合。”河南巡撫趙晗出列,大聲反對道:“皇上,首輔之位需慎重,黨爭未靖,爭權奪利者不計其數,若首輔換做他人,只怕朝廷不寧,有礙國政……”

“臣不贊同趙大人此言。”山西總督馬世龍出列,朗聲道:“皇上英明神武,朝臣都忠心為國,內閣縱然復立,臣也不認為會人再敢興風作浪,有礙國政,只需嚴加整肅,多有警惕,黨爭斷然無復起之機!”

山東總督閻鳴泰出列,道:“皇上,宗室不穩事關天下,若宗室親王皆可入仕,恐撥亂天下。”

“啟奏皇上。”四川總督朱燮元出列,道:“宗室人口眾多,若只有朝廷供養,實乃一大負擔,臣議宗室可有營生,不當入仕。”

轉眼間,議論聲四起,總的來說有小部分人希望將宗室繼續關回去,不給他們出頭的機會。另有一撥人主張可以出仕,可要嚴格控制,不是什麽官職,什麽位置都能去。

朱栩面無表情,雙眼深邃。

宗室,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所謂的“分封”,不過都是為了遏制繼承者之間的爭鬥,確保皇位過度的有序,穩定。明朝對宗室的控制尤為厲害,畢竟太宗皇帝的皇位來的很不正。

朱栩有心給宗室開一個口子,可宗室畢竟身份特殊,不論做什麽都影響巨大,朝臣們有所顧忌實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