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株連法(第2/2頁)

申用懋本是希望趙率教來統領,一聽朱栩說出“多爾袞”三個字就臉色微變,皺眉猶疑的道:“皇上,多爾袞可是建奴,他怕是……不妥吧?”

朱栩眯著眼,嘴角掛著一絲冷笑,道:“不用擔心,他要是真心投誠,榮華富貴自是少不了!要是有異動,下一刻就是他的死期!”

申用懋知道朱栩有控制的手段,可虎狼衛是大明插入草原的匕首,將來注定會壯大,不多算,哪怕只有三萬人,再配合沈陽的建奴,真有異動,後果不堪設想。

他神色變幻著,還是道:“皇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臣認為可讓趙率教為總兵,多爾袞為副總兵,牢牢轄制,以防萬一。”

朱栩擺手,以決然的語氣道:“這個不必商議了,趙率教朕準備讓他去陜西訓練騎兵,配合洪承疇彈壓民亂。”

步兵對付步兵麻煩,可有騎兵就不一樣了,哪怕騎兵不多,也足以改善局面。

申用懋見朱栩主意已定,心裏還是不安,也知道他勸不了,心裏想著還得找孫承宗等人來勸皇帝,便無聲的繞過這一題,道:“皇上,臣剛剛去過文昭閣,信王……似不太同意這件事。”

這個在朱栩的預料中,大明對於蒙古的政策,或許是因為涉及的“正統”的緣故,向來都是主戰,雖然歷朝歷代都不停的變化,可基調沒變。

萬歷時期,特別是在戚繼光駐紮薊門的時候,分外強硬,後期國力衰弱又以“賞賜”、互市來分化,再到後金崛起,明朝需要蒙古部落去牽制後金,一度也大力支持察哈爾部。

可在天啟朝,這種情況出現變化,這是國庫空虛實際問題造成的。在歷史上,到了崇禎朝,反復最多,先是強硬拒絕,一分不給。後來面對後金戰力逐漸增強,又恢復,隨著察哈爾無力牽制,又不給了。

反反復復間,長城各鎮也不太平,一遇天災,漠南蒙古各部紛紛侵襲長城各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現在,隨著大明打垮了後金,朱由檢自然不願意再給察哈爾“歲幣”,對他來說這是屈辱。

朱栩想了想,道:“這件事朕會勸說皇兄,具體事情還要兵部來做。”

“遵旨。”

申用懋不意外,從懷裏掏出一道奏本,道:“皇上,臣對西南民亂有些想法,還請皇上過目。”

劉時敏走過去,接過來遞給朱栩。

朱栩看了他一眼,翻看奏本,入眼就是“株連法”三個字。

朱栩對於株連這一套是不支持不反對的模糊態度的,動輒抄家滅族,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引起官民的內心恐懼。歷史上的明末官員為何動輒“乞歸”,其他不說,熊廷弼傳首九邊的威力就非同小可。

朱栩耐著心看下去,申用懋的株連法,實則類似“保甲法”,在百姓的基層施行嚴密控制。

其中寫明:各地農村住戶,不論主戶或客戶,每十家組成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凡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為保丁。農閑時集合保丁,進行軍訓;夜間輪差巡查,維持安寧。

其中還有嚴厲的部分,就是株連法的精要:旦有涉及民亂,一丁有錯,一家入罪;一家有罪,一保擔責,以此類推。

這保甲法出自宋朝的王安石,本意是好,可其中多有不當,對於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侵害最重,因此與張居正的改革一樣,沒能長久,實際上的作用也待考。

可對於現在的西南來說,能否起到作用,在施行的過程中,朝廷能否做到有效的控制、監督,也是個問號。

制度再好,關鍵在人!

在群情洶湧的時候,若是一幫貪官汙吏,哪怕是庸吏,也會起到強大的反作用。

朱栩對這個株連法持保留態度,卻又有些心動,沉吟著道:“這樣,申大人回去之後,在兵部仔細商議一番,朕也再斟酌斟酌。”

申用懋猜測朱栩估計是擔心朝廷的株連法會為亂民做嫁衣,培養兵將,早有腹稿的道:“皇上,若有擔心,不如向過往的變革一樣,找一地先做一番試探如何?”

朱栩聞言心裏一動,旋即笑著點頭道:“這個主意不錯,皇家政院三年一期的生員也要畢業了,正好派上用場,若是這‘株連法’確實得宜,可以在西南推廣。”

申用懋見朱栩答應,也分外欣喜,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