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解釋(第2/2頁)

清國則是甘於墮落,甚至清政府是故意壓制清國教育的發展,現在的清國還沒有遭受大面積的戰亂,如果清政府願意,要說普及教育估計力有未逮,但是擴大目前的教育規模絕對是可以做到的,李牧也沒花多少錢,就建起了駿馬附屬學校和斯普林菲爾德理工學院,老佛爺把修圓子的錢拿出來點投入到教育中,不需要多少年,清國的教育水平也能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只是臆想罷了,老佛爺會把修圓子的錢拿來投資教育嗎?

不會!

所以要推翻清政府。

很簡單的論證過程。

“和裝備以及戰鬥意志相比,清軍的組織能力也不行,他們的部隊缺乏應有的警惕,我們在二十天的時間內連續攻擊了七個哨所,所有的哨所都全無防備,如果說攻擊第一個哨所時他們沒有防備還情有可原,但是一直到我們攻擊第七個哨所,他們還是沒有任何防備,對於一支軍隊來說,這幾乎難以想象。”吉米很注意資料的收集,之前吉米一直在訓練雇傭兵,知道李牧接下來要做什麽。

雖然清政府迫於無奈向漢人開放了邊禁,但是現在的龍興之地還是地廣人稀,海參崴邊境這邊,幾十公裏之內都荒無人煙,這個清國哨所間的通訊帶來了最大的困難,清軍可沒有為每一個哨所都裝備無線電台的能力,有線電報現在還很稀罕呢。

當然這也和吉米他們作戰有力有關系,前前後後突襲七個哨所,吉米他們打得全部都是殲滅戰,除了對第一個哨所大開殺戒之外,之後的幾次戰鬥,雇傭兵們甚至連殺人的興趣都沒有。

當然搶劫還是要搶的,七個哨所的財物全部被洗劫一空,按照李牧對清軍的了解,甚至有哨所的主官根本不會向上報告,當然他們以後也應該不會再對移民下手,這一次的教訓已經很深刻了。

“別把他們當做一支真正的軍隊對待,除了少數精銳之外,清國的綠營就是住在兵營裏的農夫,他們本身就不是用來作戰的。”這不是貶低,如果不是清國在甲午清日戰爭中戰敗,清國不會成立新軍,而因為李牧,甲午清日戰爭已經不會發生,所以這是個死循環。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塹永遠在智之前,不讓清政府吃虧,他們就不會改變,而李牧根本不會給他們改變的機會。

“接下來休息一段時間,等春天還會有大行動。”李牧沒打算擴大海參崴的戰事,就像李牧說的,只是一個警告而已,只要清政府不幹涉李牧的移民,李牧可以讓清政府再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既然只是警告,做到這種程度已經足夠了,這一次總理衙門反應很快,以最快的速度向美國駐清國大使館提出抗議,要求美國公使解釋海參崴的攻擊行為。

看看,色厲內荏的政府就是這樣,都已經是攻擊了,也只是讓解釋一下而已。

美國公使的應對也很簡單,要解釋可以,但是要等美國政府調查以後再說。

這就是推諉了,海參崴距離華盛頓萬裏之遙,美國公使要先向華盛頓匯報,然後華盛頓派人調查,有了結果之後在通知美國公使,這一圈下來估計能繞地球好幾圈,明年春天能有個結果就不錯了。

李牧沒心情看美國政府和清國政府扯皮,也沒有留在海參崴等著看長跑比賽,聖誕節之後,李牧前往琉球,準備返回美國。

“不等到攻破清國首都之後再走嗎?”嚴順還以為李牧會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再回美國。

“沒有意義,我現在也要避嫌,切斯特給我發電報,讓我解釋對清國的攻擊行為,有些話電報裏說不清楚,幹脆回美國當面聊,這一次你也知道了清軍的戰鬥力,應該沒什麽問題,維護好和地方總督的關系就行。”李牧沒什麽好擔心的,清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已經被調往江南,要是雇傭兵連那些綠營部隊和八旗都打不過,也就別提什麽推翻清政府了,趁早回美國老老實實的去當亨利的接班人。

另一個時空中,甲午清日戰爭是十年後的事,當時的清國上上下下被日本人硬生生的逼出來了憂患意識,結果清軍的表現還是一塌糊塗,現在清國沒有日本的威脅,琉球也沒有對清國表現出來敵意,清國的環境比另一個時空更加安逸,正在發生的中法戰爭也給了清國更多的底氣,李牧給嚴順的戰略也沒問題,勝利不說是探囊取物也差不多,這時候李牧在不在遠東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