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不在乎(第2/3頁)

“裏姆,紐約市政府還保存著一部分藝術品,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你能更好的保存他們。”愛德華·傑弗裏又為李牧送上一份大禮。

“當然,如果可以把這些藝術品轉讓給我,我會支付給市政府等值的現金。”李牧馬上就毫不猶豫的“笑納”,這樣的機會可不多見,有殺錯沒放過。

早在特威德主政紐約期間,紐約市政府就收集了一大批藝術品,並且準備籌建紐約市立博物館。

但令人遺憾的是,一直到特威德垮台,市立博物館也沒能奠基,所以這件事也就就此擱置。

阿瑟主政紐約期間,紐約市政府仍在收集藝術品,現在到了愛德華·傑弗裏上台,這些藝術品終於能派上用場。

李牧注意到,愛德華·傑弗裏說到這批藝術品時,使用的是“保存”,而不是“轉讓”,不過這又怎麽能難得住李牧,只要支付給紐約市政府現金,那麽這批藝術品的所有權也就發生了轉移,紐約市政府以後就再也沒有理由索回這批藝術品。

“現金就不用了吧……”愛德華·傑弗裏和李牧打交道還是打的少,一不留神就掉進李牧的陷阱。

“當然需要,否則你怎麽向議會交代?”李牧臉上寫滿了我是為你好,把愛德華·傑弗裏堵的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番對話聽得阿瑟臉上的肌肉都在抽搐,可以想象,阿瑟現在一定痛心疾首,後悔把紐約交給愛德華節護理管理,這要是繼續持續下去,用不了多久,整個曼哈頓沒準都會成為李牧家的後院。

“現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拿到更多的錢。”阿瑟實在看不下去,忍不住給愛德華·傑弗裏支招。

“沒問題,我可以溢價收購。”李牧哈哈大笑,哪怕出再多錢,這筆買賣做的也很合適。

和未來的藝術品相比,現在的藝術品價格真的就和白送差不多,李牧現在就委托人在歐洲收購那些大師作品,尤其是那些尚未成名的大師,比如就在今年6月份,李牧就買下了莫奈的最新作品《印象·日出》。

這幅畫在2011年曾經拍出過近3000萬美元的高價,而在此時,李牧得到它僅僅只花費了一百法郎。

除了莫奈,李牧特別關注的還有梵高,李牧甚至已經買下了兩幅凡高畫的《向日葵》,現在就放在總督島的地下室裏。

雖然這些畫將來都會大幅度升值,但就目前來說,因為莫奈和梵高尚在人世,所以他們的畫還不夠值錢,李牧準備把這些畫放上幾十年再說,到時候李牧也扮演一下強盜角色,好好勒索一下那些愛搞收藏的西方人。

能讓紐約市政府看得上眼的藝術品,怎麽著也得是大師作品,或者是有獨特的歷史價值,這些東西同樣代表著西方的人文傳承,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價值,駿馬博物館目前的主要展品也正是這些西方藝術品。

當然李牧收藏的還有很多東方藝術品,等在合適的時候,李牧或許會籌建一座以東方藝術品為主的博物館。

就在李牧和阿瑟等人談笑甚歡的時候,旁邊卻突然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傳過來:“紐約市政府難道沒錢修建一座博物館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不如我們發起一場募捐好了,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多紳士慷慨解囊,這樣我們就不需要裏姆先生代替紐約市政府保存那些藝術品了。”

在駿馬集團如日中天的當下,當著李牧的面,居然還能說出這樣刺耳的話,李牧馬上就拉下臉來。

說話的是亞歷山大·斯圖爾特。

在駿馬集團開始涉足服裝銷售業之前,亞歷山大·斯圖爾特在紡織品的零售業是領軍人物。

1820年,亞歷山大斯圖爾特,從英國來到紐約,開始了他的傳奇生涯,在1820年到1840年間,亞歷山大·斯圖爾特改變了人們對零售業的看法,在亞歷山大·斯圖爾特之前,零售業就是小商販的代名詞,這是一個不體面的職業。

亞歷山大·斯圖爾特創造性的提出了“賣場”這個概念,早在1840年,亞歷山大·斯圖爾特就在百老匯裏德街與錢伯斯街之間花了九萬美元買了塊地皮,建成了一座“大理石宮殿式”豪華大百貨公司。

在這座當時最時尚豪華的賣場裏,亞歷山大·斯圖爾特雇傭了400多名店員,為了避免這些電源,不顧體面的向顧客提高價格,進而影響到賣場的聲譽,阿裏山大·斯圖爾特創造性地實行了明碼標價,這使得亞歷山大·斯圖爾特的賣場迅速在零售業中樹立了自己的地位。

在範德比爾特賣掉自己的船運公司之前,亞歷山大·斯圖爾特是標準的美國首富,他的個人財產達到5000萬美元之巨。

而1840年美國的GDP總值才15.6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