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威士忌(第2/2頁)

臨近聖誕節,華盛頓發生了一件大事。

事情的起因源於威士忌酒,大概兩年前,財政部部長本傑明·布裏斯托發現酒類商品的稅收出入不符,於是就派人進行調查,結果令人震驚,釀酒商人和政府官員狼狽為奸,他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鏈,從歐洲進口大量威士忌,然後聖路易斯進行灌裝,最後偽裝成美國本土威士忌進行出售。

美國政府現在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聖路易斯的商人這麽一搞,政府每年損失的稅款在五百萬美元以上,想想美國政府現在的GDP才多少哦,所以五百萬美元的大案確實是震驚全國。

如果案件僅此而已,那麽還不足以令人無語,本傑明·布裏斯托當初組織了一批廉潔的官員深入尋訪,不久便查封了數家酒廠和幾個國內稅務所。隨著調查的深入,本傑明·布裏斯托發現其中牽涉的貪汙受賄相當嚴重,本傑明·布裏斯托急於要將這些人繩之以法,但似乎總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破壞財政部官員的努力,每當布裏斯托派秘密調查員取證時,威士忌酒集團就好像事先知道他們要去似的,罪證總是忽然就不見了。

這種戲劇化的情況重復了多次,布裏斯托逐漸意識到,這個犯罪集團在政府高層可能有自己的眼線。

不久,布裏斯托又組織了一次調查,然後布裏斯托就截獲了一份來自華盛頓的電報,上面寫著“整頓家務,朋友要來看你”這樣的話。

更令人無語的是,電報出自總統宮辦公廳主任埃布爾之手。

眼看自己的妹夫即將身陷囹圄,格蘭特總統受到極大震動,格蘭特一方面指示布裏斯托“不準讓任何有罪的人逃脫”,但同時又為埃布爾求情,並親筆書寫了一份贊揚埃布爾誠實品格的證詞,以供審判時為埃布爾辯護。

面對著這樣一份證詞,由於陪審員們不願與總統公然對抗,結果無奈地投票同意埃布爾無罪。

和埃布爾同時受審的還有其他110人,除了埃布爾之外,其他110人都被定了罪。

當聽到埃布爾無罪的消息後,格蘭特總統快樂地手舞足蹈,並立即派兒子去向自己的妹妹道賀。

這真是美國歷史上滑稽卻又辛酸的一幕。

整個美國輿論為之嘩然,連《時代周刊》都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黑體字新聞“悲哀的一天”。

憤怒的布裏斯托一氣之下辭去了財長的職務。

共和黨內部的人士也異常悲哀地說:“共和黨已成為迄今為止最腐敗和墮落的黨。”

埃布爾被判無罪的第二天,阿瑟來找李牧。

李牧看得出來,阿瑟心情不佳,於是和阿瑟一起來到聖荷西餐廳,請阿瑟喝酒。

酒過三巡,阿瑟終於苦惱地說:“咱們共和黨完了,下一次總統選舉,我感覺咱們一定會落選。”

現在的輿論對共和黨非常不利,南方某些激進的報紙已經公然要求格蘭特下台,提前進行總統大選,阿瑟和李牧都算是共和黨的中間人士,標準的格蘭特嫡系,李牧還好點,畢竟李牧不是官員,而阿瑟作為紐約市長,在這一波風潮中壓力極大。

紐約是美國東海岸的門戶,美國的金融中心,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把紐約當成是必爭之地,所以這裏的思想碰撞很激烈。

“不至於,等後年大選開始的時候,這一波風潮已經過去了,到時候獨立百年展覽會即將舉辦,所以咱們還有重整旗鼓的機會。”李牧不著急。

如果李牧沒記錯的話,南北戰爭之後,總統位置一直被共和黨所霸占,時間長達十六年之久,恰好是阿瑟下台之後,民主黨才得到上台機會。

處在威士忌酒案這個風口浪尖上,共和黨的日子肯定是不好過,既然自己做錯了事,那被人罵幾句也是應該的。

格蘭特的任期要到1877年才到期,離現在還早著呢,所以李牧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