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牡丹亭(第2/2頁)

或許某些人看起來這是上綱上線,但對於李牧來說,李牧就是要塑造一個和以往不同的華人形象,絕不委曲求全,絕不顧全大局,絕不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摧眉折腰,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華人的信心,樹立華人的形象。

當然了,李牧也不是一成不變,對於西式餐飲優秀的經驗李牧也會選擇性吸收,“聖荷西”餐廳有傳統中式包廂,也有西方習慣的用餐大廳,這兩者並不沖突,因為李牧認為西方傳統用鮮花妝點餐桌的習慣有利於增加“聖荷西”餐廳的格調,所以對於這一點,李牧非常喜歡。

和阿瑟吃飯當然要在包廂裏進行,包廂擁有一個傳統大氣的東方名字:牡丹亭。

房間內的裝飾也偏向東方風格,墻壁上懸掛著名家手書的橫幅,上面寫的是湯顯祖所著《牡丹亭》中的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還有一幅寫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橫幅上的字體是楷書,一筆一劃,端端正正,就和李牧想要樹立的華人形象一樣,端正大氣。

或許是因為李牧的緣故,阿瑟對東方傳統文化很有興趣,在造型古樸寬敞舒適的太師椅上坐下,阿瑟端起一盞青花瓷茶杯,看著茶杯裏浮浮沉沉的銀芽,嗅著若有若無的淡淡幽香,縱然是不太理解東方文化的玄妙韻味,阿瑟也能感覺到心曠神怡。

“牡丹亭——這個名字有什麽典故嗎?”阿瑟也在學習漢語,“牡丹亭”這三個字的發音還挺清晰,雖然免不了還是有點洋槍怪調,但已經達到能讓人聽得懂的程度。

“牡丹應該算是清帝國的國花,雖然清帝國官方沒有確認,但實際上就是如此,至於《牡丹亭》,這是三百年前一位優秀劇作家的作品,在我們華人中很受歡迎。”李牧簡單介紹,並沒有詳細介紹《牡丹亭》的大概情節,這要是仔細說起來,今天的飯不用吃了。

“就像《費加羅的婚禮》?”阿瑟按照自己的想象給《牡丹亭》下定義。

“差不多。”李牧微笑,確實,這兩者都是優秀作品。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紮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完成於1786年,很受西方白人喜愛,前段時間阿瑟剛在樂府歌劇院聽過《費加羅的婚禮》,所以印象深刻。

說起來,這個時代紐約人民的娛樂生活也夠乏味的,作為最受歡迎的娛樂項目,紐約僅僅只有一家歌劇院,就是樂府歌劇院,這家歌劇院只有少量包廂,是富人消遣的工具,一般的中產家庭無緣進入。

二十一世紀美國最著名的歌劇院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這家歌劇院目前還沒開始建設,要到1880年才會開工。

兩人聊了沒幾句,服務員開始上菜,第一道菜就是清帝國北方傳統名菜——烤鴨。

飯店的大廚師親自為李牧和阿瑟服務,大廚師刀功精湛,片出的烤鴨薄如蟬翼,吃起來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還有一股淡淡的果香,這讓阿瑟拍案叫絕。

二十一世紀常有人說美國人不吃鴨子,原因一說一大堆,不外乎美國人天生愛好生命那一套,其實都是瞎扯淡,火雞、牛難道就不是生命?

美國人不吃鴨子是因為他們不會做,李牧在美國呆了這麽長時間,發現美國人的烹飪水平僅限於平底鍋,顛勺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不亞於漢語八級之類的難度,做不好,或者說做出來不好吃,自然也就吃得少。

但吃得少真心不代表不吃,美國人也是人,餓了連活人都吃,更不用說鴨子。

酒至半酣,阿瑟終於開始說正事:“再過兩年,費城將會舉辦獨立百年博覽會,這個事知道吧?”

“知道。”李牧也算是工業大佬,當然知道這件事。

“我想把這個博覽會弄到紐約來,你認為怎麽樣?”阿瑟征求李牧的意見。

怎麽樣?

當然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