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海權論(第2/2頁)

“投放到哈瓦那——”馬漢嘴裏有點發幹,馬漢是一個誠實的軍人,馬漢的素質要求馬漢不能說謊,所以馬漢很正常的得出一個結論:“我們有可能結束這場戰爭。”

對的,就是結束。

“是的,我們有可能結束這場戰爭——”李牧決定給馬漢致命一擊,馬漢在未來會發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這是“海權論三部曲”的第一部,但馬漢現在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所以李牧想給馬漢補上這一環:“海軍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制海權’應該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在我們的地球上,海洋面積占據地球表面積的七成以上,所以無論多強調海軍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在聽到李牧提出“海權論”的那一刻,馬漢的眼睛突然就亮起來,看向李牧的目光充滿驚奇和灼熱,這種灼熱簡直能把李牧融化。

這年頭的美國其實並沒有成體系的戰略思想,甚至在全世界範圍內來說,所有人都知道海軍的重要性,但從來沒有人明確的闡述海軍為什麽重要,一支強大海軍的意義到底是什麽,在未來,馬漢的《海權論》會填補這一空白,所以“海權論”成了美國海軍的指導思想,在未來,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馬漢理論為基礎,美國在二戰中的“先歐後亞”仍然是以“海權論”為基礎,甚至到冷戰結束後直到二十一世紀,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部署都以馬漢理論為原形。

馬漢1840年9月27日出生在西點軍校的教授樓裏,他的父親老馬漢是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教授,1856年,十六歲的馬漢進入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三年級就讀,1859年以第二名優異成績畢業並進入海軍服役。

從1859年到現在,馬漢一直在思考,海軍對於一個國家的作用到底是什麽,擁有一支強大海軍到底會為一個國家創造什麽樣的價值。

遺憾的是,在這方面,並沒有人給馬漢指導,因為沒有前人的足跡可尋,所以馬漢一直在黑暗中摸索,一直在荊棘中前行,他就像一個孤獨的修道士,孤單的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直到李牧當面向馬漢提出“海權論”。

什麽叫振聾發聵?

什麽叫茅塞頓開?

什麽叫醍醐灌頂?

“制海權”對於馬漢而言就是。

“制海權,一個很新穎的名詞。”本傑明還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麽。

“沒錯,我們只需要把管他那麽訓練完畢,然後把這支部隊投放到哈瓦那——”湯姆還沉浸在李牧的戰略構想中。

“是的,我就是這個意思。”傑瑞知道這樣做或許可以改變戰爭進程,但傑瑞不知道為什麽,傑瑞也不想思考。

馬漢突然扔掉手中的刀叉,一把拽掉衣領上的餐巾,狠狠的扔到面前的餐盤裏,說了聲“失陪”,然後就起身大步離去。

“這——阿爾弗雷德——”本傑明還想叫住馬漢。

“將軍,讓他去——”李牧看著馬漢的背影微笑,很有成就感的舉起了面前的加冰葡萄酒:“或許我們有機會見證一位戰略大師的誕生,我提議,我們應該為此幹一杯。”

“難道不應該是傳奇的誕生嗎?”本傑明還一頭霧水,以為李牧說的是嚴虎。

“那就是兩位傳奇——”李牧的笑容充滿深意。

本傑明撓撓腦袋,放棄思索這個看似復雜的問題,還是把注意力放在面前的朗姆酒上:“為了傳奇!”

這就是天才和常人的區別。

晚餐結束後,本傑明照例告辭,李牧和湯姆、傑瑞到客廳小座。

“對關塔那摩步兵團的訓練絕對不能放松,要嚴格要求他們,把他們當做一支特殊部隊來訓練,我對他們的要求是,他們中的每個人都要精通騎馬、潛水、長途奔襲、射擊、格鬥、爆破、甚至是暗殺——”李牧的要求高,這完全是對特種部隊的要求。

“那恐怕我們要延長訓練時間。”湯姆苦著臉應到。

“我給你們一年時間夠不夠?”李牧寬宏大量。

“一年——我只能說我會盡力。”湯姆不敢承諾。

一年,對於李牧來說,這個標準已經非常寬松,但對於他湯姆來說,這一點也不輕松。

這同樣是天才和常人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