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國姓爺(第2/3頁)

只要南方穩定下來,朝廷手中又有著堵胤錫鄭森掌握的軍隊,陳越便沒有什麽機會作亂,只能老老實實聽自己的吩咐去為大明開疆擴土。

於是事情便定了下來,內閣立即擬旨,司禮監披紅蓋印之後,派人以六百裏加急,火速送往武昌和襄陽。

對錢謙益的表現,崇禎十分滿意,當即傳旨,把錢謙益由東閣大學士升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的官銜,錢謙益變成了從一品大員,在官階品級上完全和首輔史可法等同。

同時,崇禎在思索著,從前些年他便一直在想著制衡之策,試圖能找到能制衡陳越之人,可一直沒有找到,遂使陳越掌握的武力獨大。

若是此次堵胤錫和鄭森能夠平定福建之亂,崇禎便會令此二人建立新軍,組建一支強大足以和齊王陳越制衡的軍隊。

有軍隊還不行,還需要積極籠絡帶兵之人,堵胤錫是文官,沒有造反謀逆的可能,最需要籠絡的是名為文官實為武將的鄭森。

崇禎仔細想後,決定賜鄭森姓“朱”。

“朕賜你國姓,希望你能平定叛亂,馬到成功,不負朕的所托。嗯,朱成功,你可不要忘了朕的恩典!”乾清宮中,崇禎自言自語道。

是日,給鄭森的第二道聖旨以六百裏加急發出,這是一道中旨,帶去了崇禎給鄭森的恩賜。

武昌,堵胤錫接到聖旨之後,一點也不敢耽擱,立即從長沙各地抽調軍隊。除了在武昌的標營以外,堵胤錫決定帶領五萬軍隊出征福建。

十日後,軍隊集結以後便出發,五萬大軍浮江而下,向著南京而去,他們會先到浙江,再從仙霞關南下福建。這條路雖然較遠,卻最是好走,所經之地都是大明富庶之地,糧餉補給不用發愁。

襄陽離得稍遠一些,鄭森比堵胤錫晚兩日接到的聖旨,而接到的卻是接連兩封。

接到崇禎賜姓的聖旨,鄭森激動的難以自持。

“陛下的恩德鄭森,不,朱成功銘記在心,朱成功必然會奮戰沙場,不負陛下所托!”鄭森向著南京方向連連磕頭,指天發誓道。

對鄭森來說,這幾天簡直度日如年。福建失陷父親陣亡的消息傳到了襄陽,鄭森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經營十多年的鄭家,在福建可以說根深蒂固,竟然失敗的這麽迅速,這讓鄭森如何能夠相信。

可是,來送信的卻是鄭芝豹派來的人,帶著鄭芝豹的親筆書信,不由得鄭森不相信。

看到信的當日,鄭森痛的昏厥了過去,醒來之後一直流淚不止。

信中,鄭芝豹告訴鄭森鄭芝龍生前的猜測,福建艾能奇叛亂的內幕,把對王寅、對齊王陳越的懷疑告訴了鄭森,這讓鄭森簡直不敢相信。

一直以來,鄭森都把齊王陳越當做英雄,實在不敢相信陳越竟會幹出這等陰險的事情。

這件事到底真的是陳越的陰謀,還是只是父親的猜測?若是陳越的陰謀,那事情就真的大了。陳越既然背後支持叛軍作亂,必然有著謀朝篡位的野心,若是陳越造反,這天下還有誰人能敵?若是陳越造反當了皇帝,自己的仇此生也無法去報!

鄭森身在襄陽,距離北方並不算太遠,他知道齊王陳越的手下余楓、金鑫等將正帶著軍隊和順賊李過作戰。若是齊王陳越要造反,其哪裏有功夫去對付順賊?

所以,對鄭芝豹送來的信中內容,鄭森很是懷疑。

無論如何,都必須把這事弄清楚。無論如何,都得替父親報仇雪恨!

書信中,鄭芝豹把福建的危局鄭家的危機統統告訴了鄭森,那一刻鄭森歸心似箭,一心想著回到福建,帶領鄭家余部和艾能奇作戰,為父報仇重振鄭家。

可是,他身為襄陽巡撫,有著守土之責,沒有朝廷旨意他根本沒法離開襄陽,除非以後他不在大明官場混。

所以,來自朝廷聖旨對鄭森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而崇禎的賜姓賜名更是讓鄭森銘感五內。

和鄭芝龍這種海盜不同,鄭森卻是標準的讀書人,從小受到的是正規的儒家教育,拜的是大儒為師。所以鄭森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是聖人門徒,天地君師親,在鄭森的心裏,君的地位還在親之上。

所以,在另一個時空,在鄭芝龍投降滿清之後,鄭森悍然和父親決裂,舉起了大明的旗幟,不是鄭森有野心,也不是鄭森不顧親人的性命,而是在他心裏,朝廷天下遠比父親親人更加重要。

所以,在大明疆土幾乎全部陷落以後,唯有孤懸海外的東番島,還打著大明的旗幟。所以,能力且不說,鄭森對大明之忠心無人可以懷疑,他對得起隆武帝賜姓的恩典。而現在,崇禎的賜姓同樣讓鄭森心情激蕩。

由於歸心似箭,鄭森的動作非常快,用很短的時間便集結了軍隊,甚至等不到郝搖旗帶兵前來換防。所以,當鄭森帶兵順著漢水到達武昌對面的漢口時,堵胤錫還沒有離開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