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就等著種子生根發芽

“順賊還占據著洛陽以及河東等地,遲遲無法剿滅。上個月,李過率軍返回關中,於藍田大敗鄭森,鄭森不得不退回襄陽。現在順軍完全掌控了陜西,威脅著山西、河南府。眼下我北伐軍聚集在北京,朝廷的夏糧也已經通過漕運運了過來,是時候出兵山西剿滅順賊了。”

大都督府,參軍張煌言侃侃而談,介紹著北方現在的情形。滿跶雖然被驅趕到了關外,可北方依然並不平靜,陜西河南府,山西的一些府縣還在順賊手裏。

監軍道李彥直卻道:“順賊固然要剿滅,但我認為咱們更應該注意北方的蒙古人。滿跶在的時候,蒙古人被壓制著不敢異動。現在滿跶沒了,王爺又嚴禁走私,蒙古人從中原獲得物質渠道斷絕,恐其又要開始襲擾我宣大二鎮了。現在是夏季,草原上牧草茂盛、牛羊長膘的時候,蒙古人自然不會異動,可等到了冬季,沒有中原物質做補充,很多蒙古人必然無法度過寒冷的冬天,到時其必然會出兵劫掠,咱們必須早做防範。”

有明以來,蒙古人一直是大明的噩夢,除了成祖朱棣五伐草原把蒙古人打的哭爹喊娘以外,其他時間大明都被蒙古人壓著打。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為之一空,從那以後便面對蒙古人處於絕對的劣勢。只能靠著邊墻九邊防線苦苦抵擋。幸虧兩百多年來蒙古人再也沒有出現鐵木真那樣雄才大略的英主,草原上時常處於分裂相互敵對的狀態,大明才能勉力維持。但來自北方的威脅卻始終存在,北京這座大明的京師始終處在蒙古人威脅之下,朝廷大半的賦稅要用在九邊養兵之上,這給大明帶來沉重的壓力。

李彥直身為北方人,自然知道對大明最大的威脅來自草原,現在滿跶被打殘了,蒙古人卻依然在,必須要加以重視。

張煌言和李彥直把北伐軍現在需要面對的問題提了出來,其他人也都贊同,於是開始議論應對的辦法。

蒙古人按照慣例會在冬季才會出兵劫掠,現在是夏季還有時間應對。而且眼下大明剛剛逐出滿跶,兵威正是最盛之時,蒙古人有沒有膽量來搶劫還未為可知。不過宣府大同薊州防線還是需要重新整理,邊墻該修補的也需要修補。

“諸位,滿人在時,蒙古人為何不敢出兵搶掠?只是害怕滿人兵威嗎?”顧君恩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令眾人面面相覷。

“顧大人以為為何?”李彥直請教道。

顧君恩道:“除了兵威之外,滿人還采取了一個措施,便是邊貿。滿人在張家口等處開口和蒙古人貿易,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通過邊貿獲得。蒙古人可以用牛羊換取生活物質,自然不會再冒著生命危險出兵搶劫。所以要想九邊長治久安,開通邊貿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李彥直道:“可是開通貿易會使得蒙古人實力更加強大啊,恐怕朝廷也不會允許吧。”

在大明二百多年來,是嚴格控制和蒙古人的貿易的,很多物質嚴禁出關,這也是慣例了。

顧君恩去過大員,見識過繁盛的海貿,齊王陳越連倭寇和西夷的生意都做,和蒙古人做生意也沒什麽大不了,必然不會反對。

“李監軍差矣,只要咱們控制邊貿物質的類型,開通邊貿不會使得蒙古人實力變強,而是會使得他們更加積弱。比如,嚴格禁止鐵器火藥等進入草原,茶鹽是生活必需品,蒙古人根本離不了,但咱們可以高價銷售,侵奪蒙古人的財產,然後傾銷絲綢瓷器酒水等奢侈品,換取蒙古人的戰馬。如此下去,通過邊貿便能從蒙古人哪裏賺取大量錢財,能獲得大量的戰馬。削弱蒙古人的同時又能使得明軍更加強大,何樂而不為呢?至於邊貿需要朝廷決定,現在王爺是大都督,全權負責北方戰事,在朝廷沒有回到北京以前,王爺便代表朝廷。只有穩定了蒙古人,才能抽出兵力對付順賊,才能再次出兵關外徹底鏟除滿跶,這又有什麽不能理解?朝廷又豈會不準?”

顧君恩的分析很具有說服力,其他人也沒有什麽異議。於是陳越拍板,確定了開邊和蒙古人貿易。

對於開邊,張煌言心中隱隱有些不舒服,因為他覺得那應該是朝廷才有的權力,便是齊王也不能如此草率決定。可因為身份的原因,他也沒有多言,而是注意觀察堂上眾人。然後發現陳越手下諸人和朝廷諸公差別非常明顯,沒有那麽多空談之人,凡事也都以務實為主,幾乎沒有空談這種現象發生。

很多事情,只要你能說清厲害關系,便能得到其他人的認同,便能獲得通過,沒有人強行狡辯,沒有人拿禮制這樣的東西壓人。這點令張煌言很是滿意,若是朝堂上有這麽高的效率,大明又何至於淪落到現在這種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