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吳三桂歸降(第2/3頁)

範天宇昂著頭,轉述著陳越的話,心中無比的激動。在往日,像李友松這樣的人何曾拿過正眼看自己,現在卻可以假齊王之勢訓斥他們,這個感覺真爽。

李友松看了範天宇一眼,轉身出了小帳。

“先生,怎麽樣?”吳三桂殷切的看著進帳的李友松,他多麽希望這消息是假的,是明軍施展的詭計。

“王爺,範天宇說,小夫人現在正在臨清城中,說咱們可是隨時派人跟他去臨清。”李友松垂頭喪氣道。

圓圓在臨清?吳三桂就是一驚。

劉泰林道:“王爺,友松兄,事情假不了。咱們還是商議一下對策吧。屬下以為,咱們應該盡快派人隨範天宇去臨清,見見小夫人,再和陳越商議歸降之事。”

李友松:“陳越這一手太毒,拿住了咱們的軟肋。咱們除了歸降大明已經無路可走。寧遠被攻占,將士們的家屬都落在了明軍手中,消息一旦傳出,必然引起士氣大降,沒人再願和明軍作對。”

劉泰林:“是啊,而且以後咱們也得不到滿清朝廷的信任,消息被封鎖便是明證。即便咱們忠於滿清,多爾袞他們肯定也不會再信任咱們,因為咱們的家屬都在明軍手中,他不知道咱們什麽時候會反正。”

兩個幕僚你一句我一句分析著,吳三桂咬著牙神色猙獰。

返回大明,對吳三桂這樣的武將來說對大明哪裏有絲毫的忠義之心,要不然當初他也不會先投降大順後投降大清。

誰給的利益多他便跟著誰幹,不僅是吳三桂,大明的大多數武將都是如此。

相對於大明來說,吳三桂其實更喜歡大清,因為滿清朝廷遠比大明慷慨的多。明朝皇帝吝嗇的很,哪怕快要亡國了急需關寧軍救援,崇禎皇帝才肯封他個平西伯的爵位。而滿清朝廷卻封了他平西親王,並許諾一統天下後會封藩一省之地給他。

吳三桂不懷疑清廷會食言,因為他知道滿洲人數實在太少,以數十萬的總人口統治億兆大明百姓,就必須依賴像自己這樣的漢人。所以一直以來,吳三桂都真心實意的為滿清朝廷賣力,並真心希望滿清能夠一統天下,自己也好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異姓藩王。

然而氣數已盡的大明竟然出現了一個陳越,幾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懸崖邊的大明,然後發兵北伐把大清逼到了絕路。

現在滿清占據的大片土地被明軍收復,八萬八旗兵被陳越逼得進退失據。即便是這樣,吳三桂也沒想著重歸大明,可是卻得到了寧遠被明軍攻占的消息。

吳三桂自己有野心,卻做不到滅情絕性,他知道若是自己不聽陳越的話,等待妻兒的將是極其淒慘的命運。

而且即便自己一意孤行,李友松、劉泰林乃至營中的將士又有幾人還會繼續聽自己的?所以,自己已經沒了選擇。

“派人去臨清和齊王陳越談判,咱們可以重歸大明,但也必須保證咱們的利益……”

李友松和劉泰林還在喋喋不休的討論著下一步的動靜,吳三桂已經那定了主意下定了決心。

“李先生,我這就寫封信,麻煩你帶著信隨同範天宇去臨清城面見齊王,向齊王請罪,並表述我重歸大明之決心!”吳三桂打斷了二人的談論,斷然說道。

“不是應該討價還價一番嗎?”劉泰林愕然道。

吳三桂搖搖頭:“討什麽價,既然只有歸降這一條路,便只能示之以誠,如此才能給營中將士找一個出路。討價還價只會增加咱們在齊王心中的惡感。”

劉泰林還在發愣,李友松已經明白了吳三桂的意思。

“王爺英明,只要咱們在剿滅多爾袞八旗兵的戰鬥中立下功績,以前的一些過錯便能消除,齊王應該會繼續依仗王爺,依仗咱們關寧軍,討價還價確實落了下乘。”

吳三桂搖搖頭,黯然道:“以後不要再喊什麽王爺了,以後再也沒了什麽平西王!”

吳三桂非常果斷,決定歸順大明之後,立刻便派李友松化妝隨同範天宇去往臨清。

現在清營雖然有五萬軍隊,但騎兵就三千余,其中多爾袞的驍騎營親兵不能亂動,哨探這樣的事情只能交給吳三桂手下騎兵去做。

李友松和範天宇扮作出去哨探的騎兵,在接近臨清時離開了隊伍,徑直馳入明軍勢力範圍內。

陳越在臨清城中接見了李友松,看著吳三桂的書信臉上露出了微笑。吳三桂書信中很是謙卑,以罪臣平西伯的名義稱呼他自己,口口聲聲說以前為了報順賊攻陷北京崇禎殉國之仇,為了國仇家恨這才借兵剿匪。然而滿清狼子野心,入關之後占據了北京,控制了關寧軍將士的家屬,吳三桂不得已只能繼續和他們虛與委蛇。現在上天保佑,齊王您派出軍隊收復了寧遠,解救了關寧軍將士的家屬,吳三桂對此表示深深的感謝,並發誓會聽從齊王的調遣,會繼續為大明效力,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