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洪承疇(第2/3頁)

戰鬥進行的非常艱難,登州明軍的戰鬥力非青州烏合之眾能比,更像一支訓練有素的精兵,而且裝備武器比之綠營兵絲毫不差。

雙方的軍隊在登州境內反復交戰著,進攻防守,偷襲,襲擾,這樣的戰鬥每日都在發生,清軍每進一步都很困難。那時洪承疇便知道,想打下登州非短時間所能做到。遂向滿清北京朝廷說明情況,請求清廷派出真八旗勇士前來,蓋因洪承疇發現,綠營兵在和明軍交戰時竟然占不了多少便宜。

而當時的滿清朝廷剛剛經歷了一場內亂,便是攝政王多爾袞也不願再把寶貴的八旗兵消耗戰平亂的戰場。經過洪承疇數次求告之後,多爾袞才答應了洪承疇的要求,派出貝勒勒克德渾率領三千八旗兵前來參戰,同時平西王吳三桂也被派到了山東。

有這兩支生力軍加入之後,局面才慢慢向著清兵這邊傾斜。八旗兵的戰力實在是非同尋常,不論是個人的戰技戰力都不是明軍能比。

六月時,清兵終於攻到了登州城下,明軍都退入了城中。

然而洪承疇震驚的發現,明軍竟然把登州城經營的如同鐵桶一般,雖然不知道棱堡這個概念,可是從登州城墻每隔不遠便有一處突出的馬面,整個城墻好像刺猬一樣向外伸出無數的尖刺露出了猙獰的面容,洪承疇便知道想攻下登州將非常的困難。

而且清軍根本圍不住登州,因為登州城本來就一面臨海,明軍在海上竟然然有著一支數十艘大海船組成的龐大船隊。當清軍近城立營時,明軍船隊竟然向著清軍營地開炮,聽其響動,擁有的紅衣大炮竟然有數十門之多!甚至會有明軍乘船繞到清軍之後,攻擊運糧的軍隊,燒掉了不少糧草。

所以,雖然攻到了登州城下,戰鬥卻進行的更加艱難。洪承疇指揮著剛收編的俘虜炮灰軍隊,對著登州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卻在登州城墻上碰了個頭破血流,一個月的時間連續攻了十多次,雲梯都無法搭上城墻。

登州城上的火器太過猛烈,火銃,弩箭,還有數以百計的火炮,而一旦清軍攻打到城墻附近,又會從城頭扔下無數的萬人敵火器,劇烈的爆炸覆蓋了城下,靠近城墻的清軍很少能夠生還。

強攻不行,洪承疇想出的各種攻城策略也都宣告失敗,登州孤城就像一座磐石,任憑風浪擊打卻絲毫無損。

洪承疇沒辦法,只能再次向朝廷請命,請求派遣大量的火炮來登州,以炮擊轟塌登州城墻。因為洪承疇手下的大都是綠營兵,擁有的火炮數量有限,而整個山東也沒有幾門紅衣大炮。

在等待紅衣大炮運來的這些時日,洪承疇對登州圍而不攻,分派軍隊攻打登萊兩府的州縣,明軍大部分都聚在登州城中,其他的州縣先後被清軍攻陷。

有人向洪承疇提議,驅趕登萊兩州的百姓攻城,城內的明軍大都是膠東人,看他們忍心不忍心對自己的父老動刀子!

可洪承疇想了以後,拒絕了這個提議,因為他知道若是真的這樣做的話,自己的名聲將會差到極點,一個屠夫的罪名再也跑不了。

雖然做出了叛明降清的舉動,洪承疇卻還能用良禽擇木而棲來安慰自己,而一旦滿清真的代明,自己的過錯便會被洗清,歷史上有過投降經歷的名臣名將為數不少,也不差自己一人。

而進士出身當過高官的洪承疇還是很愛惜自己的羽毛,畢竟就算是投降大清,也是皇太極再三請求,並不惜派出皇後大玉兒勸說,洪承疇的顏面絲毫不損。所以,驅趕百姓這種事情,他卻是做不出。而且若是真的這樣做的話,山東的百姓便和清朝接了死仇,不利於大清以後的統治。

而且,洪承疇也不相信靠著驅趕百姓攻城便能真的拿下登州,城內的守將沒有那麽傻。

正是洪承疇的“仁慈”讓膠東百姓躲過一劫,很多人得以在戰亂中幸免。

明清雙方圍繞著登州激戰,時間很快便到了秋天,然後便傳來了順軍余部突入關中攻城略地的消息。初聞這個消息之時,洪承疇便知道大事不好,因為順軍不比百姓們的叛亂,那是一支有組織有戰鬥力的軍隊。

普通士紳百姓的叛亂很好剿滅,一群烏合之眾罷了,不需要派出八旗兵,便是隨便派出一支綠營也能輕松剿滅。可是順軍卻全然不同,其戰鬥力不比綠營兵差!

關中雖然遠離北京,地位卻十分重要,若是任由順軍占據了關中,其往東可以出潼關攻打河南,往東可攻打山西威脅河北,往北越過邊墻便是蒙古草原,過了黃河便是雲中大同,丟了陜西對滿清威脅太大,洪承疇知道以多爾袞之睿智絕對不會任由這樣的事情發生。

可是現在的滿清朝廷兵力卻不富裕,伐明失敗使得八旗兵損失慘重,現在已經靠綠營兵為他們攻城略地。所以清廷未必會派出八旗去關中那麽遠的地方剿滅順軍,而多半會從綠營兵中抽調軍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