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各逞計謀(第2/3頁)

賊軍勢大,和他們作戰占不了多少便宜,倒不如趁著賊軍後退時攻打沒有多少賊兵守衛的各府縣,這可是輕松獲得功勞。

“何先生說的固然有道理,可是卻與現在大勢不符。”堵胤錫搖頭道:“賊軍北上為的什麽?是要協同江西的賊軍主力夾擊齊國公大軍。齊國公的軍隊是我大明為數不多的精銳了,若是一旦戰敗則大明危矣。大明若危,我們便是光復再多的府縣又有何用?一旦賊軍復來我們又拿什麽抵擋?”

堵胤錫的話質問的眾人啞口無言,只能接受他出兵尾隨攻擊張定國的策略。

堵胤錫的戰術很明確,便是牽制住張定國這十萬軍隊,不使其威脅九江的明軍主力。

不過長沙乃是重鎮,不能輕易丟棄,堵胤錫安排了數千新軍駐守,自己帶領兩萬多主力往嶽陽府城進軍。

大軍沿著湘江水陸並進,到達湘陰縣時停留了下來。再往北便是洞庭湖,而張定國的主力大軍便在洞庭湖東北側的嶽陽府城。

然而據探子來報,張定國已經帶兵離開了嶽陽府城,往武昌方向去了,嶽陽城內只留下了兩三千軍隊駐守。

“看來九江戰事甚急,張賊定國不得不帶兵火速前往,連後路都顧不得了!兵憲大人可帶兵速速前往嶽陽,攻而占之,斷了賊軍後路。”幕僚何剛輕松地說道。

張定國帶領大軍已經前往武昌,自己當然也不能耽擱,不過是攻打嶽陽府城,還是繞過嶽陽府徑直前往武昌繼續尾隨攻擊張定國,堵胤錫很是猶豫。

堵胤錫知道何剛是為自己好,相比尾隨張定國來說,攻打只有少數人守衛的嶽陽府才最能賺取功勞,畢竟收復失地可是大功!

可是,若是一旦嶽陽府久攻不下耽擱了時間,而張定國對後方不管不顧,自己又怎麽能夠尾隨張定國把他牽制在湖廣呢?

就在堵胤錫猶豫之時,突然有人從嶽陽來到軍中,卻是嶽陽城內士紳送來密信,請求堵胤錫帶兵前往嶽陽,城內士紳們會發動家丁們響應,幫助官兵裏應外合攻下嶽陽城。

若是有內應的話,攻下嶽陽倒是不需要太多時間。既能立下收復府城功勞,又不用擔心後路,還不耽擱尾隨張定國軍。堵胤錫思考之後,便決定先進攻嶽陽府。

賊軍殘暴,荼毒生靈,大部分士紳們心向朝廷,做出裏應外合的舉動便在清理之中,而嶽陽府這個派人送信的士紳和堵胤錫帳下諸多官員幕僚都是熟人好友,和堵胤錫也很相熟,而從筆跡來看,確實是該士紳本人親筆所寫,沒有什麽值得懷疑的地方,這也是堵胤錫決定出兵的另一個原因。

大軍從湘陰乘船順著鄱陽湖到達嶽陽府,比走陸路要順利很多,張定國大軍已經離開了嶽陽,堵胤錫用不著隱藏形跡,若是張定國得知明軍攻打嶽陽便帶兵回援,更是正中堵胤錫下懷。

一路大張旗鼓達到嶽陽府城水域,大軍棄船上岸把嶽陽府城團團包圍,直到這時依然沒有發現張定國軍的蹤跡,而據探子來報,早在三日前,張定國已經帶兵乘船入了長江,往武昌而去。

只是三日的路程,堵胤錫微微點頭。尾隨追擊並不是緊跟著賊軍後面,像現在這樣有兩三日的路程便最好,既斷了賊軍退路又不會有太大危險,而又使得賊軍無法安然前往九江。

賊軍便是賊軍,不知兵法韜略顧頭不顧腚,像現在這樣他們即便能夠到達九江又能如何?

後方的城池都被自己一路攻占,他們便是到了九江,前有齊國公統領的大軍,有九江堅城阻擋,後面被自己斷了退路,糧餉補給都沒有著落,用不了多少時日,便會不攻自潰!

大軍到達嶽陽城的當日,城中的士紳又送來書信,約定半夜三更時分,他會帶領家丁打開城門,接引大軍入城。嶽陽城內只有賊軍兩千,只要城門打開,殺入城去占領整個城池沒有任何問題!

堵胤錫遂下令,全軍早早休息,單等三更時分便行攻城。

然而下令之後,眾將各去布置,不知為何,堵胤錫卻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湧上心頭,好像有極大的危險即將發生,又好像有兇猛的巨獸在遠處窺視著自己,讓堵胤錫坐立難安。

仔細梳理一下很快要進行的攻城戰的前因後果,堵胤錫隱隱發覺讓自己不安的地方,那就是一切太過容易。

張定國帶著大軍離開嶽陽城,然後便有城內士紳派人和自己聯系請自己攻城,而攻城對自己來說又是最好的戰略。

事情咋一看沒有什麽問題,可仔細分析一下問題卻是很明顯,只不過自己被輕易能攻下嶽州的誘惑蒙蔽住了眼睛。

問題就是那嶽陽城內的士紳經歷過一番搶掠之後,如何能夠有能力發動對賊軍的襲擊,如何有能力裏應外合協助自己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