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西軍的戰略(第3/3頁)

汪兆麟再次提議道。

汪兆麟的話讓張獻忠連連點頭,眾將也均庸服,這已經是著眼整個天下進行布局了。

於是,張獻忠便寫下數道聖旨,派人分別傳給張定國和李過。雖然九江被明軍占領,使者卻可以選擇翻山越嶺沿著陸路前往湖廣,只不過山嶺崎嶇難以通行,無法通過大軍罷了。

張定國接到聖旨後肯定會帶兵回歸,至於李過肯不肯聽從張獻忠的聖旨可就不知道了,畢竟雙方分屬兩個陣營不過只要李過不閑著,便能為大西分擔壓力。

在張獻忠的命令下,整個江西的西軍動了起來,無數的人馬物質向南昌移動,南昌城外聯營數十裏,兵力越來越多,然而讓九江明軍驚訝的是,西軍卻沒有向九江進軍的趨勢。

這種情況對明軍來說當然是好事,可以使得明軍有足夠的時間修整城防,調集援軍,而金聲桓的五萬大軍距離九江也只有數日的路程。

不過這種異常還是讓陳越心中不安,擔心的賊軍攻打沒有出現,肯定醞釀著更大的陰謀!在陳越的命令下,劉能的錦衣衛密探被迅速的派出,探查著賊軍的動靜。同時,九江城內的百姓都被征發,連同三萬京營士兵一萬多賊軍俘虜,開始了日夜不停的築城建築防禦工事。

九江城外的壕溝被挖深挖寬,挖出來的泥土用來建築馬面城墻,每個五十步便修建一截突出的曾馬面形狀城墻,如同從城墻延伸出的尖刺。同時在東南兩面城墻上建立二十多處炮台,從蓋倫船上搬下一百門加農炮下來,安放在九江及湖口城頭。

同時,陳越向南京朝廷連連請旨,請求增調軍隊武器糧食各種物資。既然賊軍采取了穩紮穩打的戰略,想迅速擊敗賊軍已經不可能,兵力的短缺少變成了九江最大的短板。大明江浙南直隸一帶還有著大量的軍隊,戰力雖然不怎麽樣,用來守城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