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驟然間形勢反轉(第2/3頁)

面對眾臣的指責,多爾袞也不含糊,直言自己的過錯,願意辭去攝政王的爵位,放棄所有的權力,願做一普通的馬甲,從此廝殺在戰場一線,以彌補自己的過失。

多爾袞認罪的態度很好,朝堂上很多人的氣便消了一些,仔細想想,大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也不完全是多爾袞的責任。

於是便有對多爾袞死忠的人為多爾袞辯護,又把矛頭指到了豪格頭上,說豪格不聽朝廷命令擅自帶軍返京,是為謀反!

豪格當機大怒,言道自己是皇太極長子,自己就是大清,難道自己會造自己的反?

當即有人抓住了豪格話柄,說你如此說置寶座上的皇帝於何地?

豪格口不擇言道,福臨不過是一個屁都不懂的孩子,有何資格代表大清?朝堂上的群臣臉色大變,知道豪格有取代福臨自己當皇帝的心思。

豪格的手下也紛紛站出來,言說這皇位本來就應該由豪格這個皇太極的長子繼承,大清正是為難之際,讓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當皇帝豈不是笑話?

朝堂上支持豪格的人占了大多數,寶座上的孝莊母子臉色蒼白,孝莊頻頻用眼睛看向濟爾哈朗。濟爾哈朗長嘆一口氣,拍拍手,一隊鑲藍旗的侍衛沖入了朝堂。

“豪格不聽聖旨擅自帶軍回京,有圖謀不軌之舉,在朝堂上口出狂言藐視皇上,分明是要造反!”濟爾哈朗冷著臉大聲宣布道。

豪格臉色頓時大變,他萬萬沒想到一向支持自己的濟爾哈朗竟然站到了多爾袞的一邊。不,濟爾哈朗也不是支持多爾袞,而是一直支持的是小皇帝!

可嘆自己一直以為濟爾哈朗是自己的人,又派了長子富爾敦到自己手下,對其掌控皇宮守衛還沾沾自喜。可現在看著這一切都是陰謀,自己中計了!

可是懊悔有用嗎?整個皇宮的侍衛都是濟爾哈朗的人,面對全副武裝的侍衛,有豪格心腹剛剛出言斥罵濟爾哈朗,便被侍衛當場格殺,其他人也只有束手就擒。

在朝堂上豪格一系當場被拿,豪格的勢力頃刻間土崩瓦解,支持他的八旗部隊失去了領頭的人再也無法異動。

豪格一系被拿下去後,孝莊太後開口,鑒於伐明失敗導致數萬八旗勇士喪命,多爾袞要承擔罪責,罷免其攝政王的職位,降為睿郡王,勒令其交出正白旗,由皇帝親掌,多爾袞只擔任鑲白旗旗主。

輔政王濟爾哈朗護駕有功,挫敗了豪格謀反,取代多爾袞主掌朝政,睿郡王多爾袞輔助於他。

同時,孝莊太後下令,鑒於八旗兵損失慘重,大肆重用漢人,範文程被封為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協助濟爾哈朗處理朝政。於是滿清朝廷便建立的以孝莊太後為主,濟爾哈朗、多爾袞輔助,漢人大學士範文程參政這種新的格局。孝莊太後之所以沒有清除失勢的多爾袞,因為要牽制制衡濟爾哈朗,防止濟爾哈朗大權在握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在八旗兵損失慘重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就需要重用漢人以及漢軍旗綠營兵了。否則單憑僅剩的兩萬多八旗常備軍,即便緊急征召旗丁入伍,別說征伐大明了,想控制住北京都很困難。

而既然出了關占據的大明的膏粱之地,大家都不願再返回關外那種苦寒之地。最起碼也要想法守住北方山東河北山西陜西這些地方,在八旗兵兵力單薄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重用漢人了。

投降的大明督師洪承疇被封為招撫河北山東河南總督軍務大學士,全權處理山東河北河南軍務,主持鎮壓山東義軍的暴亂。

同時封降將唐通、白廣恩、姜鑲等各為公侯,就連新投降的李成棟也被滿清封侯。諸降將各領本部在洪承疇部下效力,一旦掃平山東河北各地叛亂,論功行賞之時不吝封王之賞。有吳三桂、尚可喜這樣的漢人王爺在,想必這些降將為了自己的榮華地位也會心甘情願的為大清效命。

這個時候,清廷已經不敢再看不起壓制這些漢人降將了,相反一個個都給以厚賞。不過該有的牽制制衡也必不可少,比如清廷就下令,命令眾漢將送子侄入北京加入驍騎營,侍衛皇宮。分明就是作為人質,以防其生出二心。

同時派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往陜西抵擋正攻打漢中的大西軍張獻忠,孝莊許諾吳三桂尚可喜,若是他們能剿滅張獻忠便把四川、貴州等地封做他們的藩國。

封爵封藩,封爵也就罷了,封藩卻是武將們想都不敢想,滿清朝廷拿出了這麽大的利益誘惑,沒有人會不心動。而這種好處是大明朝廷肯定不會許諾的,所以孝莊和濟爾哈朗等人相信,吳三桂等降將絕不會背叛大清重投大明。

反正封賞出去的土地原本就不是大清的,完全是慷他人以慨,一點也不心疼。至於會不會因此使得這些藩王尾大不掉,那就是後話了。現在滿清能不能占據北方都是兩說,還哪裏顧得了那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