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季風起,海貿時(第2/3頁)

隨著呂泰的話語,王瀾、李韜等人臉色發白,難道這呂泰真是一個棒槌不成,非要查抄走私海商?

“然,百姓們生活不易,很多時候去倭國貿易也是生活所迫,本官雖然身負職責卻也不能趕盡殺絕,若非銅鐵等軍事物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未嘗不可。”呂泰話鋒一轉,又道。

“是啊,是啊,百姓們不易,我們應該為他們考慮。”幾人聞言大喜,紛紛道,“總兵大人放心,百姓們裝船貿易的都是棉布生絲,茶葉,瓷器這些日用品,並非什麽軍事物質。”

“是不是軍事物資總要現場查看才行,而且他們出海賺大錢,咱們弟兄卻擔著天大幹系,弟兄們水裏火裏奔波個不停,家人卻嗷嗷待哺,總也得讓弟兄們混口飯吃。”呂泰道,義正詞嚴、道貌岸然的話語說過,接下來就是就地分臟的時候,於是眾人知道攤牌的時候到了。

三人之中,王瀾最為冷靜主意也多,雖然李韜對之不服屢屢頂撞,可真遇到大事還是以王瀾為首。

王瀾端著酒杯,腦子快速的轉動著,這新任總兵說話刀切豆腐兩面光,可謂有理有據,來到定海沒多少時日,竟然不知不覺的讓他拉攏了一批破落軍戶為其效力,可見並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也許這定海的水有多深人家早就探了個明明白白,如此,再像李韜說的討價還價欺負人家初來乍到不懂,那可就是愚蠢了。

“呂總兵爽快,弟兄們也不藏著掖著。這定海的情況總兵您知道的也大致差不多,末將就有話直說了。每年的夏季東南季風起時,便是海商們出海往倭國的時候,這寧波府每年出海海船約有數十艘,正如總兵所說,他們賺大錢也不能讓兄弟們擔幹系。按照慣例,每艘海船會給咱們弟兄五百兩銀子,換咱們兄弟一個視而不見,加起來一年也就三四萬兩罷了。這筆銀子向來是總兵大人獨拿三成,我們三個各占兩成,剩下的一成弟兄們平分。今年就還按這個比例分潤您看如何?”

王瀾說完之後,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呂泰。

一年三四萬兩的收益,自己身為總兵獨占三成,大概近萬兩銀子,這可是一筆好大的收入。到了明末雖然白銀不斷湧入有些貶值,可卻依然十分值錢,一個中等之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二三十兩銀子,一個縣一年的稅收也就這麽多吧!

聽完此言,呂泰心潮起伏,他知道這個防倭總兵油水很大,卻沒想到這麽大。如此大的收益,怪不得這三人會心動,竟然想繞過自己獨吞!這麽多的抽水再加上平素裏喝喝兵血,少數每年也能撈個兩三萬兩銀子!王瀾三人聯袂來找自己,也就是想把自己拉下水和他們同流合汙。不過,呂泰心中冷笑了起來。

“好,我老呂也不是個貪婪的人,就以王兄弟所言,就按往年比例分紅,不過醜話說到前頭,我老呂眼中也不揉沙子,什麽時候海船從我定海出海必須得事先報於我知,我要了解所有海船的情況!誰要敢糊弄我,別怪老呂的寶刀不認人!”

呂泰說著拍拍腰間的鋼刀,發出嚴厲得警告。

“哪能呢,總兵大人您過慮了。”見呂泰答應下來,王瀾等頓時松了口氣,多吃多占沒有弄成,最起碼往日的利益保住了,每人妥妥的六七千兩銀子進袋。

“來,哥幾個,走起!”呂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眾人開始了推杯換盞。

微風吹著軍旗,旗面飄向西北,風越來越大,旗幟被吹的獵獵作響。

東南季風起,又是一年北上倭國海貿的時候。

……

楊文清親自到了定海城堡,送去了五百兩銀子。

楊文清是鄞縣楊家的人,是楊家族長楊秉鼐的堂侄,讀書不行科舉無望,只得替家族做這跑海顛簸的生意。

楊家一家三尚書、一門七進士,是寧波府第一家族,在整個江南也算得上鼎鼎有名,名下的土地跨州連縣多達數萬畝,算得上浙江排到前幾位的地主。

江南經濟發達,主要是田地多種桑棉等經濟作物,若是都種糧食的話,數萬畝田地產的糧食留夠佃戶嚼裹,剩下的也賣不了多少銀子。可是種桑養蠶卻不一樣,一畝桑田養蠶所產生絲價值是種糧食八九倍乃至十倍以上,這也是江南一帶少種糧食多種桑棉的原因。而一擔生絲在大明價值五六十兩銀子,若是把生絲運到倭國,能夠賣到二百多兩白銀,利潤多達數倍以上。

龐大的利潤,讓無數海商趨之若鶩,從大明立國直到現在,雖然朝廷屢屢禁海,卻也屢禁不絕,就是利之所致讓人勇往直前。若是朝廷禁止的狠了,便會發生大的動亂,像嘉靖年間的倭寇之亂,其背後便是沿海大族慫恿所至。

楊家,乃至寧波府其他家族,更不會放過海貿這等賺錢的買賣,只需要把自家產的生絲裝船運往倭國,價值便可以翻上數倍,這可比辛苦養蠶繅絲來的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