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陳越之憂(第2/3頁)

陳越的命令由傳令兵傳到各個戰船,整個湖面上頓時一片歡騰,水營士兵士氣高昂。

檢閱結束,陳越下令各營各回營地。自己則帶著錢楓林、楊正平等人離開了邵伯湖,乘船向揚州城而去。

“侯爺派劉能去武昌是?”途中,錢楓林問道。

身為參謀司主事,他必須對平南軍所有事情弄清楚,然後才能籌劃出相應的對策。

在錢楓林看來,僅憑劉能帶領的敵情司那些密探細作,想幹預到一場戰爭實在是妄想。

“若是左良玉抵擋不住闖賊和清兵,你認為朝廷會派誰領兵前去增援?”陳越沒有回到,而是反問道。

“這個?”錢楓林微皺眉頭。

若是武昌真的守不住,朝廷肯定要派出援軍守九江或者蕪湖,至於會派誰統領軍隊?按照崇禎以往的秉性和大明以文禦武的傳統,多半會派出一位部堂高官甚至大學士為督師,至於具體統領京營的武將人選,現在南京城內的勛貴幾乎被陳越一網打盡,能派出領軍的勛貴也就剛剛升為成國公的朱國弼,或者就是京營總督吳孟明,再就是忠義侯陳江河了。

難道崇禎會派陳江河統領京營出征?陳越現在在揚州統領一路大軍,崇禎還會再派出他的父親也出戰嗎?錢楓林很是狐疑。

若是陳江河真的帶兵出征,劉能的敵情司與之配合,也就能夠理解了。

“難道會是老侯爺不成?”錢楓林試探著問道。

陳越和錦衣衛關系密切,在朝廷甚至在內宮裏都有深厚的背景,這點錢楓林一清二楚,陳越既然派出了劉能去武昌,那多半就是陳江河要出征了。

“唉,我一人為國盡忠還不行嗎?非要我父子齊齊上陣。”陳越頗為惱火的道。

雖然崇禎罷黜了劉能以顯示對錦衣衛和陳越過從甚密表示不滿,不過以陳越的能量,南京朝堂上發生的事情自然也瞞不過他。

武昌一帶,撤退到荊襄四府的大順軍先頭部隊已經和左良玉的部隊發生了沖突,據聞在大順軍的身後還追逐著數萬清軍八旗兵。這事情早就被錦衣衛密探打探清楚並傳給朝廷。

雖然崇禎對清軍擊潰乃至剿滅闖賊喜聞樂見。可他也知道,剿滅闖賊之後,大明就要直接面對的是更為強大的滿清八旗軍。

當初九邊強軍在時,都不是八旗兵的對手,現在邊軍精銳盡失,最後的精銳關寧軍在吳三桂的帶領下投降了清軍。所以對左良玉和清軍對戰的結果,崇禎不抱幻想。武昌多半是守不住的。

這些時日,崇禎和朝廷重臣對此事日夜商議,企圖尋找應對的方法。當然是要派出軍隊增援,鎮守蕪湖九江等江防要地,靠著城池和水軍抵擋住清軍東下之路。

朱國弼的操江水師要負責南京城外的江防,輕易不能派出。為此,崇禎下了聖旨,命令福建總兵鄭芝龍派出一支水軍過來,負責江防事宜。鄭芝龍一介海盜出身,被朝廷招安之後委以要職,這些年靠著海貿集聚了海量的財富,現在是他為國出力的時候了。

在朝廷大臣看來,雖然明軍戰鬥力比不上清軍八旗兵,可是靠著城池固守,再以水軍封鎖長江,把清軍擋在還是很有希望的。

可是在派出軍隊統率的人選上,朝堂眾臣爭論不休。按照傳統,要派出一位重臣為督師,統領湖廣江西所有的軍隊,全權負責抵抗清軍之事。

可是,兵不是誰都能帶的,這些年來,能帶兵的文官如盧象升、孫傳庭等先後陣亡,洪承疇也投降了滿清。十多年的經驗表明,帶兵出征一般都沒有好下場,哪裏有呆在朝廷安安穩穩的當官舒服?

所以對統兵出征之事,朝廷部堂大員紛紛避之不及。內閣首輔史可法倒是率先表態,願意出鎮九江為督師。可是朝廷這麽多事情需要處理,豈能讓一位首輔大學士親自督師?

崇禎屬意的人選是次輔路振飛,畢竟路振飛任淮安巡撫時,打退了闖賊的數次進攻,可謂知兵。

不過路振飛為人太過耿直,在處理人際關系上不是太好,現在內閣三位大學士,史可法和錢謙益身邊都聚集了一大幫自己的勢力,唯有路振飛不結黨不拉派,身邊支持他的朝臣屈指可數。

所以崇禎很擔心路振飛能不能處理好武昌九江一帶錯綜復雜的關系,畢竟左良玉這樣的軍頭可不好對付。

而史可法和錢謙益兩派的朝臣也不願路振飛出征,因為路振飛和平南侯陳越走的太近。陳越在揚州的地位無可替代,難道西路的軍隊還要掌握在這一派的手中?

若是路振飛真的能夠阻擋住清軍前進的步伐,以後在朝廷的地位肯定水漲船高,這是很多官員不願看到的。

於是,便有眾多的朝臣推舉江西總督袁繼鹹為督師,理由是袁繼鹹自崇禎十年以來湖廣參議任上,一直帶兵和流賊廝殺,平定過平定水賊於興國,擊敗過老回回、革裹眼等七大部陜西流賊,當初那可都是和闖賊李自成實力相當的大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