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無題

按照約定,雙方都有半個月的準備時間,半個月後比賽正式開始。

安東尼言道安裝機床鉆制槍管他一個人不行,需要有人幫他。陳越便撥給他十個鐵匠為助手,當然公平起見,也給了劉三同樣十個人。

劉三大喜,親自在軍械司挑選了十個最好的鐵匠,人人都是打制槍管的好手。

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性,陳越宣布獲勝的一組,每人都有十兩銀子的獎金。這個決定一下子消除了劉三其他心思,他本想偷偷吩咐撥給安東尼的幾個人,在比賽中做手腳,現在看在獎金的份上,不會有人再聽他的。

只有陳越知道,這根本不是一項公平的比賽,一方用機床鉆制槍管,另一方純粹手工打制,技術的又是非人力所能彌補。

但陳越設立這次比賽的目的一是為了看一看安東尼的本事,逼其拿出全部的本事來。眼下大明的技術已經落後了西方好多,拿火銃來說,大明工匠制作的火銃無論射程還是精度都相差西方火槍甚遠,要不然也不會出現二十年後鄭成功帶領兩萬大軍打大員時,卻無法攻破荷蘭人據守的城堡只能靠圍城八個月逼迫守軍投降了。

大員的荷蘭人不到一千,鄭軍數萬人,鄭軍軍中自然也有火銃火炮,可是射程和威力相差荷蘭人甚遠。當然荷蘭人城堡堅固又是在島上不利於進攻一方,這也是另一個原因。

陳越立志於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剿滅流賊驅逐滿清,揚大明之威於四海八荒。而在這個冷熱兵器結合的年代,想要短時間內建立一支強軍,唯有靠發展火器來彌補士兵個人戰技身體素質的缺陷。

而發展火器,自然要學習西方火器的長處了。現在大明的技術相差西方還不算太遠,不像二百年後的差距那麽大,追趕起來不需要太多時間。

設立這次比賽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讓大明的工匠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其實大明人並不像滿清那樣,閉關自守卻還自認為天朝上國,被西方列強打成了翔卻還罵人家是蠻夷,大明人其實很願意學習先進的技術的,只要看到別人的先進,不介意拿來就用。比如紅夷大炮,當見識到西方人大炮的威力之後,立馬開始仿制。

劉三等鐵匠打制槍管全憑手工,目前也一直在幹著這項工作,其實沒什麽好準備的。需要準備的是安東尼。

畢竟機床要想工作是需要動力的,現在蒸汽機還未發明,電力更是沒影的事,機床的動力需要靠人力、畜力、或者水力。而澳門葡萄牙兵工廠這架瀕臨淘汰的機床靠的是水力驅動。

水力驅動自然需要水源,好在軍械司這個山谷中就有一條溪流,在安東尼的要求下,陳越下令征調了數百民夫用了十日的時間在溪流上遊修築了一條堤壩,把河水攔住,使得水流湍急了起來,形成了一個高有十米的落差。

與此同時,按照安東尼提供的圖紙,軍械司木匠營制作了一架水車,當然這水車不是為了提水,而是靠水流的沖擊產生動力,通過木制軸承的連接帶動機床轉動。

這樣的水力機械在大明並不罕見,制作這樣一架水車對軍械司不成問題。

用了十天時間,機床安裝好了,可是在看到軍械司提供了鐵料時,安東尼又皺起了眉頭,認為鐵料的質量極差,不適合制作槍管。

於是應安東尼的要求,在溪流邊又立起了一座高爐,開始對鐵料重新熔煉。

大明的鐵礦為數不少,可是高品質的鐵礦卻是不過,煉鐵之後制作鐵器時鐵匠門需要反復鍛打,打出鐵料中的渣滓,這才能得到好的鐵器。大明的鐵器以及兵器都是這樣打制的,火銃的槍管也是這樣。

不過用機床鉆制槍管需要在鐵棍上鉆出均勻的孔洞,並不是鍛打,所以鐵棍的質量極為重要,需要高品質的鐵料。

陳越本身自然不懂煉鐵,不過軍械司中有人懂,比如劉三等鐵匠,比如潘學忠陳於階。據潘學忠所說,安東尼立的這座高爐是歐洲常見的精煉爐,樣式和大明的稍有不同。

高爐立起來用了五日時間,這期間安東尼又做出一些模具,距離陳越說的半月的準備時間已經到了,比賽便正式開始。

劉三帶領幾個手下,分成了三組,鐵爐燃起熊熊的火焰,把鐵料放入火中煆燒,然後開始鍛打來。

手工打制槍管流程就是這樣,先把鐵塊打成薄而均勻的鐵片,然後把鐵片卷在圓形的鐵棍上,再把邊縫焊接起來,整個過程需要用小錘一點點打擊而成,需要無比的耐心和高超的技術,而且速度極慢,一個上好的鐵匠,半月時間能打制一根槍管,速度已經不慢了。

當然,兵部下轄工坊的鐵匠,因為待遇極差和上級的克扣,為了應付差事幾日的時間打好一根槍管也是有的,不過那樣的火銃根本無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