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大明的頑疾

密室之中,君臣三人,開始就大明以後的國策前途進行商議。艙室外,京營總督吳孟明親自站崗,嚴禁一切人等靠近。

雖然現下船隊中位高權重之人大有人在,可平南侯陳越有指揮船隊之責,正在為如何擊敗駐守儀真的黃得功費心,崇禎不願他分心。

吳孟明和陳江河都是侯爵,也都位高權重,但武夫出身的他們見識方面就差了好多,也不會有什麽好見解。所以,崇禎也就是找來路振飛和王寅一起商議而已。

路振飛在淮揚巡撫任上卓有成效,是難得的能臣幹吏。王寅雖然以前沒有為官,可他身上有舉人功名,學識也一點不差,再加上在周延儒幕府任過職,這一年來又跟著陳越南征北戰,熟知軍略、廣有良謀。崇禎很想從他二人口裏聽聽以後應該如何辦。

“陛下,微臣以為,施政首要是清刷吏治,整肅朝綱,只要君臣上下一心,文臣武將各盡其職,則大明必能國祚綿延。”

稍微思考一下,路振飛率先道。

崇禎點點頭,路振飛所言雖然是泛泛而談,卻是治國之必然之路。可是想要清刷吏治,想要君臣上下一心,哪裏是那麽容易!

在大明,黨爭朝爭無處不在,哪裏有一日的和平共處?

“路卿所言甚是,不過朕現在更想知道,眼下我大明存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崇禎道。

大明存在的問題嗎?路振飛苦笑了起來,那實在是很多很多,而且很多已是頑疾,牽涉到太多人的利益,根本無法解決,很多人連提都不敢。

“陛下既然問及,微臣不敢不言。但我大明存在的問題很多,微臣也不知該從何說起。”路振飛苦笑了一下,道。

“路卿但說無妨!”崇禎鼓勵道,為何他辛辛苦苦處理朝政,論勤奮歷朝皇帝無人能及,可是大明卻每況愈下,這個問題若是弄不清楚崇禎寢食難安。

“那微臣就從田地說起吧。”路振飛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道:“畢竟民以食為天,只有足夠的土地才能養活子民。若是所有的子民都有地可種,都有飯可吃,那麽就沒有人會鋌而走險,我大明的江山也就穩若泰山。”

“洪武年間,太祖皇帝曾經下令丈量清查全國土地,丈量的結果我大明共有可耕田地八百萬頃。當時我大明剛剛立國,經歷了元末的動亂之後全國的人口急劇減少,各省更是有大量的荒蕪田地。後來隨著人口的不斷繁衍,大量的土地被開墾出來,耕田的數量應該不斷增多才是。可事實上卻不是如此。永樂年間,再一次丈量耕田的結果是,全國的耕田只有七百萬頃。而以後,在冊的耕田年年減少,到了正德年間,戶部在冊的耕田只有三百八十萬頃。萬歷朝,張公居正力行變法,清查出耕田七百萬畝,可自從張公去世之後,耕田的數量又逐年減少,到了我朝,想必陛下您也清楚,戶部的糧冊上,在冊的耕田只有四百萬頃。人口不斷繁衍,大明的子民越來越多,耕田卻逐漸減少,越來越少的耕田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朝廷的稅收連年減少,百姓食不果腹、進而揭竿而起,再加上滿韃崛起於遼東,為了清剿他們耗費了大量的國力財力,大明也就到了今日之窘迫境地。”

路振飛緩緩而談,話語雖然不多卻道盡了大明最大的頑疾,崇禎聽得神色無比的凝重。

“我大明的耕田到底去了哪裏?”崇禎輕輕問道,話是在問路振飛和王寅,更是在問他自己。

雖然以前崇禎也意識到了土地的問題,可是滿朝文武群臣卻沒有誰對他主動提及。

“那是因為有很多的人是不需要繳納賦稅的,這些消失的耕地就在他們手裏。宗室,勛貴,乃至士紳。”

路振飛輕輕地說道,當說道士紳時,他的聲音不由得低了下來,他自己就是士紳的一員,也是既得利益者啊!

宗室,勛貴,士紳,崇禎口裏喃喃說道,眉頭越皺越深。這三者可是大明的國基啊,宗室是自家的親戚,豢養宗室是太祖皇帝定下來的國策,自己若是在他們口裏奪糧,必然被罵做不仁。

嘉靖年間,禦史林潤曾經上過奏折,說的很清楚。在嘉靖年間,天下供應京城的糧食,每年四百萬石,但各王府消耗國家的糧食,每年卻有八百萬石。

具體到地方上,軍事重鎮山西省,每年存留糧食一百九十萬石,但當地王府消耗糧食,卻有三百多萬石。河南省存糧九十四萬石,當地藩王消耗糧食,卻有一百九十多萬。也就是說,全國的稅糧加起來,也填不滿藩王的嘴。

藩王如此,更不用說還有數不清的郡王將軍中尉了,隨著大明立國二百多年,太祖的子孫已經繁衍到了近百萬人,每一個人都需要大明進行供養,大明的糧食,有太多用來供養這些無用的宗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