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科技改變戰爭(第2/2頁)

要說帶著一大堆老老小小能走這麽快的原因還不止是心氣高、體力足。古人不是雲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洪濤準備的交通工具起了大作用。

首先就是四輪馬車,由於有了滾珠軸承和鑄鐵輪轂,又沉又笨的木頭車輪和車軸都被替換了,以前需要兩頭牛才能拉動的貨物,現在一批騍馬就能輕松勝任。

最主要的是鋼鐵車軸不是直接固定在車體上,中間多了幾層長度不同的厚鋼片。這玩意可太先進了,它叫鋼板彈簧,一直到十九世紀才會出現在車體減震懸掛系統中。

當然了,洪濤弄的這種鋼板彈簧性能還不是很好,主要是碳素彈簧鋼質量不太過關,需要疊加的片數比較多才能獲得足夠的支撐力。

但這已經很了不起了,有了滾珠軸承和鋼板彈簧懸掛系統,再加上同為十九世紀科技的前軸轉向架,這種四輪馬車駕馭起來更平穩、通過性更強、單位載重量也更大。

其實它也不是太新的發明,已經在渭橋鎮基地裏實際使用了兩個多月,經過不下十余次大改型,才最終變成這種樣子。

原本是用牛來當驅動力運送鋼錠的,由於要出遠門才被洪濤下令全部改造成了箱體乘用車,以坐人和運送比較輕的貨物為主。

那些不善於騎行、身體比較弱的老人、女人們就坐在其中在官道上跟著隊伍馳騁,非但不會拖後腿,還可以為騎手提供臨時休息、吃飯、擋風遮雨的場所。

到了宿營的時候,這些高大的箱車把貨物卸下,兩邊箱板放平之後,搖身一變又成了可以睡四五個人的帳篷。但比帳篷要舒服,因為離地高、不怕蟲蛇、不懼潮濕、更容易抵禦寒冷。

另外它還有一個主要功能,就是當做活動掩體。要是遇到敵人的騎兵可以箱車做墻,用弓弩有效攻擊對方,配上一窩蜂和馬蜂窩之後效果更佳。

沒錯,說到一窩蜂和馬蜂窩,三十多輛箱車中絕大部分裝的都是這兩種遠程武器,只有幾輛是作為純粹的乘用車使用,其他人只能與一捆一捆被油布包裹的箭矢同行。

但其中有兩輛箱車外表很與眾不同,它們的車頂是由薄鋼板鉚接的,上面還有一根小腿粗細的煙囪。

如果打開後面的車門就會發現,每輛車裏都是一間小型廚房,有灶有火還有鍋,隨時都能炒菜做飯,逼急了一邊走一邊輪流吃飯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