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

朱瞻基最近又遇到了一件煩心事,那就是海軍總部的外面,每到白日,就聚集了一大批日本的使節和學子在哭求。

雖然這個時代,日奸的數量眾多,但是大部分人不管怎麽樣,總還是心系祖國。

這些日本的學子在使節們有組織的安排下,輪流上陣,每日風雨無阻地前來海軍總部報到。

他們不鬧事,不阻礙長安街的交通,但是一個個身著喪衣,看見朱瞻基的馬隊過來就哭。

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了一堆喪門星。

朱瞻基還不能打,不能罵。應天府如今有上百個小國的使節和學子,甚至還有一些小國家的貴族來了應天府,就再也不離開了。

大明要是對日本的這些人使用暴力手段,那這件事對大明的名譽損害可就太大了。

惹不起,他就只能躲了。

從來到這個時代,他還從來沒有像這樣憋屈過。這種憋屈也讓他的怒火越盛,準備到了日本,要好好發泄在他們的族人身上。

他不是想要占領日本這個國家,除了一些金銀,硫磺,這個國家根本就沒有更多的資源。

在如今這個時代,良田才是真正的資源啊!

日本人有金子,有銀子,可是人們的生活卻那麽窮困,關鍵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良田。

沒有良田就沒有糧食,沒有良田就沒有棉麻,人們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滿足不了,人們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金銀再多也只會造成初級的金融危機,也就是貨幣貶值。

所以朱瞻基只準備占領盛產黃金的佐度島,北海道,還有就是那個石見銀山,其余的地方,依舊任由那些日本人自治。

只要控制住他們的糧食和棉麻,就不怕這些日本人不聽話。

同樣的道理,對於朝鮮朱瞻基也沒有半點興趣,人口多,田地少占領這些地方只是得不償失。

現在大明每年在交趾耗費兩百萬白銀的軍費,卻只能收到七萬白銀的稅負。

要不是朱棣執意擴張,朱瞻基也知道交趾產糧和作為控制南洋地區的橋頭堡的重要性,恐怕真的會像原本的歷史中那樣,放棄交趾。

在小冰河時代即將來臨之前,南方的產糧地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大明發現更多的金銀礦。

只要大明控制住了從琉球,到濟州島,到對馬島,佐度島,北海道,以及庫頁島,阿留申群島這個完整的島鏈群,只有三個大島嶼的日本,將永遠也不會翻身。

而且,經濟控制也遠遠比武力侵占省心,並且獲利更多。

出征在即,這次出征的大軍只比年前多了不到五萬人,但是加上留守濟州島的一萬大軍,對馬島的三萬大軍,總兵力超過了十五萬。

其中光是海軍就有十一萬,為了這份出征的名額,除了駐守廣東的第四集團軍以外,其他三大海軍基地都只差打破了腦袋。

他們不僅僅是為了搶功勞,更因為這種實戰,可以有效地鍛煉士兵們的協調作戰能力,增強戰鬥力。

而這一次,三大艦隊全部都采用了老兵帶新兵的方式,只有不到三萬人是年前曾經參與兩次作戰的士兵,其他四萬人都是沒有實戰過的新兵。

另外還有三萬余人是從南方衛所抽調的擅長山地作戰的衛所士兵,按照後世的劃分,應該屬於陸軍。

剩下的萬余人包括了朱瞻基的幼軍六百人,羽林衛五千人,還有各種郎中和廚師以及司天監的計時人員和兵部的繪圖人員。

除此之外,通政司,鴻臚寺也都派出了大量的通譯和向導,再加上駐守在兩個島上面的四萬人員,這一次將要出動的戰鬥人員足足十五萬人。

這麽多的人馬調配,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作,朱瞻基第一次掌管大局,忙的不可開交。

不過他這個主帥更多是名義上的,在瞎忙。其實有他沒他,各項準備工作下面的將領和兵部都推行的井井有條。

但是相對於陸地上的人員調動,海軍卻依舊簡單的多。

陸地上大軍出動,每天走幾十裏,人員的出行安排,安營紮寨,更考驗主帥的能力。

而且陸軍作戰多變,也更考驗一個將領的能力,而海軍更多的占據上風,以裝備取勝的幾率更大。

“殿下,紀指揮使來信,他已經說服了四代將軍足利義持之弟足利義嗣和足利持氏之叔足利滿隆聯合,決定舉兵反叛。”

“哦,這倒是個好消息,大軍未到,日本自己已經亂了起來。”

接過了李亮遞過來的一疊厚厚的信件,他開口問道:“信使何在?讓他進宮來見我。”

海軍總部門口那裏被日本人占據,朱瞻基這些時日就在東華門咨情司處理公務。那些日本人的膽子再大,也不敢來堵皇宮的大門,這只會激發矛盾,否則殺了他們也是白殺。

打開了紀綱的來信,這與其說是一封信,不如說是紀綱在日本的工作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