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綠色出行,文明打仗(第2/3頁)

假設一個戰士在跟對面的戰車互毆時一個不小時將對方的戰士給弄傷了怎麽辦?

很簡單讓對方回去處理一下傷勢,如果處理的快,回來的早,那雙方還能接著再打下去,如果對方幹脆休息了,那這個傷人的戰士就只能原地觀戰到結束了。

沒錯,就是原地觀戰,因為他沒有了對手,所以不會有人來攻擊他,而他也不能去攻擊別人,第三者插足的事兒不能幹……

而禮儀的規定顯然不僅僅只有這麽點兒。

首先就是打仗者雙方的身份必須對等,國君的戰國就只能去打對方國君的戰車,將軍的戰車就只能去打對方將軍的戰車,戰士就只能攻擊戰士的戰車。

像杜甫說擒賊先擒王在春秋時期顯然是行不通的,因為按照規矩,傷害了對方的國君要重罰……

就像鄢陵之戰時,晉國大將郤至在戰場上曾經三次遇到了楚共王,而郤至三次都下行並且摘下頭盔行禮之後才快速離開。

而楚共王在戰爭之中還派人去問候郤至是不是受傷了……

估計郤至的內心也是崩潰的——老子又不能打你,還得下車向你脫帽行禮,這叫什麽破事兒啊!

而且五十步笑百步在當時是政治正確。

因為失敗的一方逃出去五十步之後,勝利的一方就不可以再追擊了,必須得讓失敗者回去休整,所以在能跑五十步就安全的情況下非得跑一百步,不是有病是什麽?

就像是楚共王在失敗之後跑路,韓厥和郤至在能追上的情況的下果斷放棄,呂锜射中楚共王的眼睛估計也不是故意的。

而且就像是在五十步之內追到了,也會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戰敗方被俘,但是有白頭發的不能抓,因為有白頭發說明年事已高,必須得把人放回去養老。

一種就是和敵軍結下深厚的友誼,就像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搞笑大戰之晉楚爭霸邲之戰。

晉國和楚國都有心爭霸中原,一個南下,一個北上,於是位於中原的那些小國就成了晉楚爭霸的犧牲品,其中鄭國首當其沖。

楚國國君楚莊王為了取得對中原的控制權,一次又一次攻打鄭國。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晉國國君晉景公令荀林父為中軍將率晉國三軍救援鄭國,與楚國爭鋒。

晉國的援軍還沒到達鄭國,鄭國國君鄭襄公就已經“肉袒牽羊”出迎,投降了。

這時晉國軍隊駐紮在黃河邊沒有再到鄭國與楚國大戰一場,而是想等楚國撤走了再去教訓鄭國敢親楚而背晉的行為。

這時晉軍內部的將帥們發生了矛盾——晉軍中軍佐先縠害怕因為這次畏楚而任由鄭國投楚就會使晉國威風掃地,讓諸侯國看笑話,於是擅自以三軍副帥的身份先率領自己所掌的一部分晉軍渡過黃河準備和楚軍一戰,而將主帥荀林父棄之不顧。荀林父為了避免責任在自己一人,而不得不率晉軍也渡過黃河。

晉楚雙方先進行了一番外交辭令的唇槍舌劍。楚莊王派了一個少宰來傳話說:我們大王就從沒什麽好的教養,不太善於言辭,看到鄭國做事不上道,所以就忍不住要教訓教訓它。路見不平拔刀而上這是我們楚國的傳統,為了維護諸侯國秩序,我們的兩位先王也是這麽幹的,所以今天我們的大王才會出兵鄭國。我們楚國是絕不敢得罪鄭國的。你們各位晉國的卿大夫無須留在鄭國防備我們。

晉國上軍將範武子士會則說:昔日周平王對我們晉國的先君晉文公說過,“與鄭平輔周室,毋廢王命。”

我們晉國和鄭國都是姬姓國,周的先王授予我們輔佐周室之責,哪兒輪得到你們荊楚蠻夷來教訓鄭國?這還守不守禮法了?

鄭國不遵從晉國之命,有違周先王的囑托,我們晉國自己教訓它就行了,不敢勞楚國費神。

大戰一觸即發,楚莊王還專門搞了一個挑戰儀式:命一乘戰車去向晉軍叫囂,車上禦者與車左、車右俱全。

可笑的是楚軍兵車上的禦者、車左、車右三個人對於挑戰的理解不同發生了意見分歧。

禦者認為應該讓車上的旌旗擦過敵營回還叫作挑戰;作為統帥的車左認為應該是他射出菆矢,然後代禦者執韁,再讓禦者下車把駕車的馬排列整齊,再回來,這樣叫作挑戰;車右則認為應該沖殺於敵營,抓獲敵人割下左耳再回來,這才叫挑戰。

三個人爭執不下,於是把三種方案都做了一遍。於是挑戰成功,晉軍來還擊了。

楚軍的箭不夠用了,恰好在這時出現了一只麋鹿,於是楚軍車左用他的最後一支箭射中了麋鹿,然後楚軍車右向晉軍獻上麋鹿說,現在還沒到狩獵的季節,想必你們也補給不足吧?我冒昧地請求把這只麋鹿獻給您當作食物,您可以用它來賞賜隨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