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倭國內亂起

科學發展這事兒吧,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是崇禎皇帝已經算是半個金手指的掛也是一樣。

崇禎皇帝指出了蒸汽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科學發展大頭,然後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放在內燃機的研發上面。

崇禎皇帝指出了電能是老天爺賜給人間的至寶,必須好好研究研究怎麽利用。

崇禎皇帝指出了天上並沒有滿天的神佛,因為這片星空同樣是老天爺給人類的禮物,神仙們都在另外的位面,有著空間壁壘,凡人穿越不過去。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什麽鳥用,除了張顯庸更加虔誠的修道,以期有一天能夠肉身成聖,穿越空間壁壘之外,剩下最大的改變或許就是對於大明士卒們的影響。

對於大明士卒們來說,跟著崇禎皇帝這樣兒的真命天子混,要是落下個軍功啥的,死後就算不能混個天兵天將,起碼也要在陰曹地府裏面混個差事,方便自己照拂後人吧?

或許在另外一個方面,也無限的增強了大明百姓的凝聚力,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至於皇家學院那邊,崇禎皇帝已經恨不得拔苗助長,最好是能弄幾個工科狗穿越過來。

無他,皇家學院研究武器倒還算是上道,全金屬彈殼的定裝步槍出現,幾乎是對於原本戰爭方式的一次大顛覆,就連一直琢磨著全火器化作戰的五軍都督府都得跟著研究新戰法。

然而在其他方面,就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了。

蒸汽機還算是好的,哪怕是沒有崇禎皇帝的催促,民間自下而上的強烈需求就在倒逼著鐵道部搞出更快更穩的火車出來。

鐵道部自然沒那個實力去研究蒸汽機車,就算是有那個心勁也抗不過修建鐵路所帶來的巨大花銷,自然是把問題推給了皇家學院。

被鐵道部搞的煩不勝煩,又不能把鐵道部的人直接打死了事,皇家學院自然也就多分了一些精力在蒸汽機車的研發上面。

然後內燃機和電就成了後娘養的。

當然,這個後娘的標準是相對於整個皇家學院在各種項目上的投入來比對的,如果讓那些民間的資本來看,這個後娘手指頭縫裏隨便露一點出來都足夠吃到撐。

內燃機遲遲沒有動靜,這一點崇禎皇帝倒是不著急,反正想要在崇禎五十年之前開上一台汽車基本上不太可能,從後宮到朝堂再到民間也都會反對自己親自開車。

甚至會反對自己坐上汽車——就跟鐵甲艦在港口停靠的時候自己可以上去,一旦想要乘著鐵甲艦遠航就會遭到一大批人的反對一樣。

至於電這個東西就更苦逼了。

大明時期的人可能想象不出來,後世電的應用有多麽廣泛,而已經見識過電的各種妙用之後,說崇禎皇帝對於電的研究不上心,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問題就在於崇禎皇帝本身也是個理工科的小白,除了繞線這個概念之外基本上就沒剩下啥玩意——提前來台計算機,崇禎皇帝倒是能編出N多的程序來,可是大明朝哪有計算機?

在後宮裏面待了沒幾天,崇禎皇帝就忍不住再一次跑到了皇家學院,目標還是燈泡。

燈泡絕對是個好東西,不先這玩意安裝在蒸汽機車上有多大的用,就連馬車上也能安裝就很給力了。

拋去馬車夜間行駛會給民間帶來什麽樣兒的變革不談,光是軍事上的用處就很大了——古代夜裏很少行軍或者幹脆不行軍的原因就在於照明手段的落後和夜盲症的存在。

夜盲症對於此時的大明來說已經不算是什麽問題了,隨著糧食產量的增多,更多的百姓已經可以吃得起肉,更不要說衛所裏面的士卒。

不缺少營養,夜盲症基本上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土壤,除了極個別的先天性夜盲症之外。

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夜間照明手段的落後。

靠著火把行軍不是不行,可是火把這玩意的局限性太大,怕雨水天氣也就算了,大量的士卒舉著火把前進,就算是晚上強行軍了,到地方之後又能剩下幾分的戰鬥力?

有了電燈就完全不一樣了。

電池這東西的容量是可以慢慢提升的,皇家學院裏面的牛人有的是,慢慢的總會將電池的容量提升上去,哪怕撐不了太久,帶上一批後備的總行了吧?

尤其是手電筒這種家用電器應用到軍中之後,更是好處多多。

宋應星對於崇禎皇帝的到來絲毫沒感覺意外,只是跟崇禎皇帝簡單的見禮之後,就再次一頭紮入了實驗室,琢磨起了燈泡的問題。

一溜擺開的大量燈泡前面,豎著一塊塊的小牌子,上面標注了該燈泡使用的什麽材料作為燈絲,又是在什麽時間點亮的,顯然,這一次的實驗剛剛開始沒有多久。

過了半個時辰之後,就開始有燈泡熄滅,宋應星也在相應的牌子上面打上了一個叉,意味著這種材料不足以用做燈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