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真正的山寨之王和智商稅(第2/3頁)

不是科恩的問題,而是整個荷蘭都不可能同意,包括同樣在大發戰爭財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他們賣給大明的勞工,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

一旦幫助正節節敗退的神聖羅馬帝國站穩腳根,影響到的不僅僅是整個歐洲,連東印度公司用來換銀幣和福壽膏的勞工生意都要受到影響,這是整個東印度公司所不願意看到的。

既然不太方便通過科恩等人聯系上神聖羅馬帝國,那就自己去!

禮部替李承彥準備好了一切,或者說是聯合了工部和兵部,再加上五軍都督府一起,替李承彥準備了一支小型的艦隊,上面裝載的補給物資不是很多,反正從天津港出發,直到奧斯曼那邊都不用擔心補給的問題。

因為直到奧斯曼之前,大部分的地盤都是大明的,根本就不用擔心補給問題,所以上面更多的還是裝載了各種火炮還有火銃一類的裝備。

為了能夠一次把歐洲坑回到姥姥家去,崇禎皇帝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大明都沒有完全全面換裝的定裝燧發火銃還有最新式的火炮,都往上面塞了不少。

一路上也確實沒有什麽驚險,無非就是花費的時間多一些,真正讓李承彥頭疼的是自己該怎麽找到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或許他很快就不是皇帝了。

停在木骨都束的出使艦隊上,李承彥正在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到底是聽從新樂侯劉文炳的安排,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冒險從蘇伊士運河通過,還是聽從鄭芝龍的安排,繞過好望角走西邊的海洋呢?

兩者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缺點。

從崇禎十三年開始到如今,已經挖了足足有六年之久的蘇伊士運河總算是挖通了,新樂侯劉文炳幾乎快要高興的唱歌。

但是讓劉文炳不開心的是,這裏並沒有大型的艦隊讓自己來測試運河的實際效果。

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有跟沒有一樣,莫臥兒更是連個艦隊都沒有,其他的商船自己看不上眼,唯一能看上眼的就是鄭芝龍部的南海艦隊。

問題是,南海艦隊現在忙著在木骨都束以南的那片大草原上面懟人抓勞工,沒空來做這個測試,或者說在懟死英格蘭的那些蠻子們之前沒時間。

所以艦隊通過蘇伊士運河的風險未知,畢竟小舢板和大型的艦隊兩者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面對的吃水和風險也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如果要說好處,大概就是通過蘇伊士運河以後可以直接通過阿爾巴尼亞港前往盧布爾雅那,然後再走陸路,前往奧地利去拜訪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而繞過好望角的風險同樣明擺著,萬一運氣不好遇上颶風,可能整個艦隊都有完犢子的風險,而且還得面臨著隨時可能遇到的攻擊。

比如西班牙和英格蘭,這兩家跟大明的關系絕對說不上好,有機會弄死一支大明的艦隊對於這兩家來說等於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就算弄不死,惡心一下大明也是好的。

斟酌再三之後,李承彥還是決定走蘇伊士運河。

雖然走沒有經過大艦通行測試的蘇伊士運河屬於一種冒險,但是冒險的同時也是一個機會,一個能夠快速見到神聖羅馬皇帝的機會。

至於過了蘇伊士運河之後的航線,李承彥倒是不擔心——早在呂宋和爪哇時,大明就已經通過桑切斯和科恩的手裏弄到了所有的海圖,對於蘇伊士運河以後的部分也有標注。

幸好,這條耗費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的蘇伊士運河還算是給力,雖然擔驚受怕,最終還是安全的通行了過去。

笑著向岸邊站立著的新樂侯劉文炳揮手告辭之後,李承彥的臉色又有些陰沉了下來。

過了蘇伊士運河,就沒辦法再借助大明的任何力量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小心應對才行,尤其是對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自己更是一無所知。

或許也不能說是一無所知,畢竟錦衣衛提供的消息裏面還是提到了一些,但是想要憑借著一鱗半爪的消息來推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喜好與為人,未免還是太強人所難了些。

拜英格蘭和西班牙還有荷蘭的大力宣傳,大明好戰的名聲可能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

現在整個歐洲所有的國家都知道,遠東有個國家叫明,動輒喜歡挑起戰爭,將人頭砍下之後堆成小山,如果沒有什麽必要,就不要去招惹大明那個國家。

而歐洲所謂的海盜,其實大部分都是國家海軍在兼職,或者是已經被收編,沒有正規編制的很少。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承彥一行居然出奇的順利,順利到李承彥本身都不敢相信,直到踏上了盧布爾雅那的土地。

將船上的大部分物資都卸了下來,再裝到馬車上之後,李承彥才帶著一行使團向著奧地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