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惡心人和好消息(第2/3頁)

但是,這些都是僅限於理論上的,實際上呢?

移民實邊的事兒跟大造黃冊的事兒是相輔相承的——大造黃冊多出來的人口因為沒有足夠的土地分配,最後去實邊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可是也正因為如此,江南那些忍過了強制遷移富戶也忍過了商稅的豪商們才會忍無可忍。

有隱戶和逃戶的存在,可以無限度的攤低生產成本,不管是耕種還是作坊都是如此。

而大造黃冊恰恰就解決了隱戶和逃戶這兩個伴隨了大明近二百年的老大難問題,使得那些豪商地主們的生產成本無限升高——有大明戶籍跟沒有大明戶籍完全就是兩種待遇!

有大明戶籍,生死都會有官府過問,沒有戶籍的只能算是野人,比一頭驢的價值高不到哪兒去,根本就沒人管。

這些彎彎繞看著很復雜,可是也很簡單,畢竟從利弊上面去分析,基本上就差不了多少。

現在呢?

大殿上高坐龍椅的皇帝陛下出了這麽兩道題,自己該怎麽做答?

不老老實實的寫出來並且給出解決方案,如何在皇帝陛下那裏留下個好印象?以後如何再平步青去?

可是真要是把裏面牽扯的彎彎繞繞都給寫出來並且給出個解決方案,肯定就會得罪一大批人。

現在朝堂上的官老爺們就不說了,假設他們完全跟皇帝陛下一條心,不會這麽小心眼。

可是自己身後的家族,還有那些士紳豪商們呢?他們也不會小心眼?

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兒!

高居於龍椅上的崇禎皇帝則是盯著在場的考生們或思考,或奮筆疾書,臉上依舊是沒有一絲的表情。

不僅如此,崇禎皇帝還在不斷的給這些考生們找麻煩。

時不時的端起旁邊的茶水抿上一口的行為還好,起身從禦階上下來在考生們身邊踱上幾步的行為可就很惡心人了。

考生們都感覺想要罵人了。

就像是後世的學生考試一樣,就算是本身沒做弊的,監考的考官到身邊晃一圈都會莫名的心虛。

現在可好,這根本就不是什麽監考的,而是自己以後最終極的大老板直接過來監考,那種心情簡直就是幾十萬頭神獸奔騰而過。

直到一柱時香燒完,眾多考生都交卷退出大殿之後,崇禎皇帝才淡淡的道:“溫愛卿和孟愛卿,郭愛卿,成國公和英國公,隨朕一起批閱這些考卷。”

其實崇禎皇帝現在並不是太想批閱這些考卷。

在崇禎皇帝看來,這些考卷加在一起,也沒有《永樂大典》來得更重要。

但是沒辦法,自己不過目,直接讓溫體仁他們選擇的話,不知道會涮掉多少自己看著順眼的人。

尤其是那些滿肚子不合時宜的,很可能就會被泯然眾人。

比如上次的沈顥一樣,如果不是自己把這家夥給挑了出來,估計早就被黜落了。

讓崇禎皇帝略感失望的是,這一次的試卷雖然說都不錯,但是卻再沒有類似於沈顥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試卷了,整體水平只能說不壞,但是也絕對稱不上太好。

只不過,這種情況才是正常的——大明的天才多的是,但是指望每次科舉都能網羅到幾個,還是有點兒扯蛋了。

無聊之下,崇禎皇帝幹脆再一次跑到了皇家學院。

在崇禎皇帝的心裏,皇家學院的重要性甚至於不比京城差到哪兒去,就算是跟《永樂大典》比起來,也是相差無幾了。

《永樂大典》是世間獨此一份,只有多印出幾份來,自己才能放心。

至於京城,崇禎皇帝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一句,自己走到哪裏,哪裏就是大明的京城所在!

到了皇家學院之後,崇禎皇帝發現自己來的還是有些早了——皇家學院也沒有什麽驚喜給自己。

其實跟人才的事兒一樣,當崇禎皇帝腦子裏的那點兒東西都掏空了之後,剩下的也就是提要求,然後皇家學院想辦法,或者針對之前的那些技術慢慢改進,至於說突然間的爆發,基本上也不太可能。

倒是那些被搞去研究電的,後來又死了好幾個後,這些家夥們也學精了——先拿著蠻子們去實驗。

倒是崇禎皇帝沒有抱太大希望的農學院和醫學院,算是給了崇禎皇帝一點兒不大不小的驚喜。

農學院現在的扛把子是陳足奇,這家夥的腦回路一直就很清奇——自從被崇禎皇帝在陜西給救下來之後,這家夥就滿門心思的琢磨著雜交糧食的事兒。

托了鄭芝龍和唐王那些家夥的福,問題不斷的在搜索各種各樣的種子送回大明。

雖然很多種子基本上是沒有什麽鳥用的,甚至於試種過之後發現麻煩不少,但是也有很多是有些用處的。

最起碼陳足奇就通過種子雜交的手法,把水稻的產量提高到了四石還要多一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