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誅心之語(第2/3頁)

為什麽要挑選浙江?

就是因為那裏讀書人多,出海方便,賺錢容易。

這麽一來,就算是真的查出來了問題,只要把該清退的田地老老實實的清退,那麽人就是沒有問題的。

再怎麽說,吃了這麽多年了,也該吃飽了,現在只是少吃,又不是徹底的不讓吃,更沒有讓人往外吐出來一些的意思。

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如果有,就試試自己的脖子和崇禎皇帝手裏的刀子哪個更厲害一些吧。

心情大爽的崇禎皇帝幹脆命王承恩親自去挑選了一對玉如意賞給了溫體仁。

而崇禎皇帝賞賜溫體仁的舉動,自然就會被朝堂上的大臣們先行解讀,然後再向民間擴散。

直到擴散到大明所有的地方,所有人的耳朵裏面為止。

一般來說,皇帝賞賜玉如意給文臣,那就是代表著皇帝對於這個文臣的看好,看重。

名聲向來就不怎麽樣的溫體仁這下子在民間,或者不能說是民間,因為主力還是那些個讀書人之間變得更臭了。

大有提溫色變之意。

當然,如果說大明的讀書人都是那種只顧著自己享福而不顧天下的貨色,這大明別說三百年國運了,估計早在老四朱棣之後就已經涼透了。

溫體仁的名聲雖然臭不可聞,大有比臭狗屎還臭的趨勢,可是士林之間慢慢的也開始出現了另一種聲音。

那就是支持溫體仁丈量田地要求的聲音。

比如像無限偏向於法家,或者幹脆就是法家的沈顥。

對於法家來說,皇帝就是一切,不管是律法還是什麽,統統都是為了皇帝而服務的。

皇帝必須是聖明的,所有的錯誤全是那些個狗屁臣子們辦事不力,應該把這些誤事的大臣們砍了腦袋以正視聽。

就像是現在,溫體仁在士林之間的形象是什麽?

奸佞,幸進小人,皇帝的傳聲筒。

所以在沈顥等法家之人的眼裏看來,溫體仁所上的這道奏章與其說是溫體仁覺得大明已經到該丈量田地的時候,倒不是說是出自於崇禎皇帝的授意。

畢竟像沈顥這一批偏向於法家的預備役官員們還在六部各科行走學習,並沒有直接參與政務的權力,所以溫體仁自己的意思卻被曲解為是受了崇禎皇帝的指示。

雖然這也是崇禎皇帝早就打算的事兒。

既然這是偉大的皇帝陛下的指示,那麽在法家預備役官員看來,這天下的田地就必須得丈量一番,該是誰的就是誰的。

誰要是敢把不屬於自己的土地弄到自己的手裏,那就是跟皇帝陛下過不去。

而跟皇帝陛下過不去的,統統都應該送到刑場上走一遭,把腦袋砍掉,看他們還敢不敢跟皇帝陛下對著幹。

以沈顥為首的預備役官員們幹脆在士林中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明刀明槍的開始支持溫體仁。

崇禎皇帝在接到錦衣衛奏報的時候也被這種情況搞的哭笑不得。

尤其是這兩夥不同意見的士子決定展開一場辯論。

當然,不是針對於朝政,而是針對於丈量土地和收稅對於大明的影響。

瞧,諸般利弊這四個字就完美的避開了吧?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人都是已經中了進士或者是同進士出身的,也就是說,已經是預備役的官員了,不再是“諸生”。

既然不是諸生,又沒有向朝廷建言,那當然就不存在什麽違法大明律的情況了。

沈顥這個家夥生錯了時代啊,要是放在後世,妥妥的流氓律師或者是外交部的大拿。

暗自吐槽的崇禎皇帝也來了興致,問清楚了雙方約定的時間和地點之後才揮手拿許顯純退了下去。

沈顥這個家夥,崇禎皇帝有印象,而且很深。

在今年的殿試之時,就是這個家夥表現最為突出,而且思想上徹頭徹尾的就是法家思想。

崇禎皇帝覺得這家夥可以留給太子用一用,畢竟是十六歲就中了進士的法家學子,用好了,當個顧命大臣什麽的簡直不要太輕松。

唯一的毛病就是天老大皇帝老二他就得排老三,很有些目無余子的意思。

所以這家夥在京中的名聲也不怎麽樣,甚至於可以說仇敵頗多——崇禎皇帝有意打壓一番的結果。

現在這家夥的棱角明顯還沒有磨平,竟然還有心思跟人起了罵戰辯論,這種熱鬧不去瞧瞧,簡直都對不起自己對於這家夥的打壓,更對不起自己憋在紫禁城這長久的時間。

五月初四,也就是端午節的前一天,崇禎皇帝喬裝打扮一番之後就向著雙方約定的醉仙樓而去。

醉仙樓的掌櫃覺得今兒個應該是走了天大的狗屎運,祖墳上估計已經是濃煙滾滾了。

否則的話,沒辦法解釋這些個官老爺們怎麽就跑到了自己這個小小的醉仙樓來了,而且一來就是這麽一大群,還大方的包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