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刀架脖子上最好使(第2/3頁)

可是讓人失望的是,整個浙江盡管是哀鴻遍野,都喊著商稅來了,自己家的日子要過不下去了,可是實際上,卻是詭異的平靜。

一個打算舉旗造反的都沒有,或者說,都在老老實實的等待著商稅開始征收的那一天。

其中研究的最多的,也不過是該不該轉行做其他的生意,如何能避免自己被多收稅,如何能逃掉一些。

反正打算出頭舉旗造反的卻是一個都沒有。

讀書人們也平靜的有些詭異。

換了天啟年間,甚至於從自成祖皇帝朱棣之後的歷代皇帝在位之時,這些讀書人早就忍不住跳出來指手畫腳一番了。

起碼也得罵幾句狗皇帝貪財斂財一類的,別管有沒有用,起碼也能博一個清名出來。

可是現在卻沒有一個讀書人開口話說。

不是不想說,而是不敢說。

一旦在這種敏感的時候跳了出來,被錦衣衛抓住了什麽手腳,後果就是功名被收回,所有的讀書人的優待也要被追回,就此淪落到跟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們一般。

或者加入那些滿身銅臭的商賈之列——而商賈是連絲綢做的衣服都不能穿的。

雖然現在這第禁令名存實亡,可是誰又敢保證那位爺不會突然想起來?到時候一道旨意下來,讀書人的體面何在?簡直是有失體統!

但是現在有什麽辦法?

造反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造反,皇帝怎麽說就怎麽辦,老老實實的聽話才能好好活下去維持生活。

所以浙江的讀書人也詭異的造反了閉嘴,絕口不評論一句。

浙江方面的動態傳回到了京城之後,崇禎皇帝都感覺詫異了——這麽乖?這些家夥不是在給朕憋著什麽壞呢吧?

但是回過頭掂量了一番自己手裏的刀子之後,崇禎皇帝覺得隨便你們憋去唄,只要有人敢死,朕就敢埋。

不對,是敢誅九族。

被崇禎皇帝派出去的禦史們也覺得奇怪。

被派出去的禦史們並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直接分頭交叉行動。

也就是說,一組人會先去蘇州,然後再去松江,之後是常州和鎮江。

另外一組則是想反的順序,還有一組是隨機去哪個地方。

反正四個地方,一共是三夥禦史分開行動,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錦衣衛校尉和東廠番子跟隨,美其名曰保護禦史大人的人身安全。

對於崇禎皇帝如此的關心,禦史們還能說什麽?

三組禦史毛都挺失敗的,最後揪出來幾個有問題的縣令就返回京城復命去了,至於縣令往上的,則是一個都沒有查到。

這讓新任的禦史頭子吳遠新很不開心,只能在把手下的禦史們給痛罵了一番後了事,自己則是拿著禦史們的回報去覲見崇禎皇帝了。

其實出現這種兒的情況,本身就在崇禎皇帝的意料之中。

陳堯言被下獄的事兒,根本就沒有瞞著任何人,別管是誰攛掇的這個笨蛋,或者是他自己幹出來的這事兒,反正他被抓的消息傳回浙江的速度肯定要比禦史們更快一些。

而單憑這些個非專業會計出身的禦史們去下邊查訪,如果能查出什麽問題來那才是見鬼了。

估計這三個倒黴的縣令也不過是別人推出來的替罪羊,或者說是給禦史們一個交待,讓他們早早回京而推出來的倒黴蛋而已。

但是有這三個倒黴蛋也算是好事兒,起碼稻草人又能多三個了。

當然,這三個稻草人是沒有資格懸在午門的——起碼也得是六科給事中往上的級別才行。

最後的結果就是,三個倒黴蛋被崇禎皇帝派人制作成了稻草人之後,又送了回去。

從哪個縣來的還回哪個縣去,然後掛在大堂之上。

崇禎皇帝相信,就算是後來者最後可能也要被掛上去,起碼在剛開始看著這三個稻草人的時候是會老實一陣子的。

而且,還有馬維骃在暗中查訪,雖然說崇禎皇帝根本就不指望馬維骃能揪出來什麽大貪大惡之徒,可是有棗沒棗先打一杆子再說。

只是這一杆子打下去,倒還真打出來一條大魚。

鎮江府知府劉文府幹出來的事兒挺樂呵。

崇禎皇帝明旨天下永不加賦,可是這家夥偏偏又想出來別的名目給加回去了。

可是加的這部分賦,劉文府根本就沒有交給崇禎皇帝一文錢,而是自己笑納了。

而且劉文府聰明就聰明在,專挑一些窮鄉僻壤的小村子,平時都不怎麽與外界接觸,甚至於在大明官府裏都不容易找到記錄的那種小村子。

彼其娘之,這是一種什麽行為?

在崇禎皇帝看來,這就是一邊挖著自己的墻角一邊還要嘲笑自己是傻缺的行為。

這個不能忍。

而且更操蛋的是,馬維骃在查訪過程中身份暴露,差點兒就被這家夥派去的人給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