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京察(第2/3頁)

看了看禦階下的眾臣竟然沒有一個知情識趣的出來捧臭腳的,崇禎皇帝悻悻的接著說道:“朕以為,改為三年一次就很合適。”

縱然房壯麗在外人看來是妥妥的閹黨成員,此時也不得不硬著頭皮站出來反對:“啟奏陛下,京察原本在太祖高皇帝之時便是三年一察,後又改為十年一察。臣以為,其中原因,多半便是因為震動過大所致。每次京察一出,官場之上便是一場震動,若是三年一察,京中百官尚且好說,然則地方官吏則容易緊張,以至於驚攏地方。十年一察,官員又容易心生懈怠,極易出現懶政的情況,因此弘治年間才改為六年舉行一次。此時大明外有建奴,內有陜西諸地之亂,臣以為京察動靜不宜過大,請陛下三思。”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道:“房愛卿說的有道理,但是朕說改為三年一次,其實還有著另外的原因。我大明的科舉制度,乃是三年一次大考,這意味著什麽?這就意味著,我大明每三年便會有一批學子完成了學業,在等著當官。不騰出一些官位來,他們怎麽安置?”

但是崇禎皇帝的話明顯沒有起到什麽作用。

誰管他們怎麽安置,現在老子不是在這朝堂之上站著呢嗎?至於那些剛剛中了進士的小菜鳥們,讓他們慢慢熬去,不好好在六部打雜怎麽行。

再說了,等到六年一次的京察到來,勢必要清理掉一批讓人看著不那麽順眼的官員,到時候就安排出去一次,正好又有新的菜鳥進士補充進來當苦力,豈不甚美?

崇禎皇帝看著禦階下的官員們或是一副事不關己的表情,或是一副如喪考妣的表情,心中暗笑之下又接著說道:“當然,這事兒跟朝堂之上的眾位愛卿沒什麽關系,這個大家心裏都明白。可是眾位愛卿卻想的差了。京察不僅與眾位愛卿有關,也不僅僅是與諸位愛卿本身的察舉有關,而是關系到了諸位愛卿以後是不是有著足夠的好處。”

見底下的官員們開始流露出一副關注的神情,崇禎皇帝知道這下子要下猛藥了。

說別的,對於這幫子老油條的用處不大。但是說到事關他們己身的事兒,那這些人可就上心的很了,然面崇禎皇帝卻是話頭一轉,接著道:“為什麽要講究吏治?到底是為了什麽?”

崇禎皇帝一個人已經說了半天了,眼看著再沒有人發表下意見,就該惹得崇禎皇帝不開心,溫體仁便出班奏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官吏既為輔佐天子以牧萬民,則不可因擾民而亂國。不論是強漢之時的舉孝廉,亦或是後來的九品中正制,乃至科舉,都是為了選出合格的官吏來輔佐天子。然則有人百樣,官有千種。為官之後堅守本心不易,許多人因此而墮落,貪腐害民之輩層出不窮,此為京察之根本原本所在也。”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道:“溫愛卿所言極是。咱們便以貪腐的官員來說罷。

人家好歹貪到了,或者送給了朝堂上的諸位愛卿一些,可是終究是他們自己落下了大頭,這個沒錯吧?

可是底下的人胡來,最後倒黴的,卻又多半是朝堂上的愛卿替他們背了黑鍋,這事兒你們心裏就沒有想法?

再者說了,底層的官員可能看不到向上升的希望,自覺得沒有去搏一搏海外封地的希望,所以各種各樣的貪腐之事頻出不窮。

但是如果因為被下面的人給連累得諸位愛卿也沒有希望去搏一搏海外的封地,孰輕?孰重?”

其他人倒還好說,溫體仁和施鳳來,外加六部尚書心中的想法可就不一樣兒了。

他娘的,老子是有希望的啊,你們有沒有的老子不管,但是老子有就行了啊。

你們在底下亂搞惹得大老板不高興,你們掉腦袋,老子也得跟著吃瓜落,憑什麽啊?

這個不能忍!懟死這幫孫子!

不就是當官的麽,大明朝排隊等著當官的多了去了!

有了海外封地這根胡蘿蔔在前面吊著,大明朝堂上的官員們頓時感覺自己又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誰不想給子孫後代留下一份偌大的家業?

留的夠多的話,哪怕是後代敗家也能多敗幾年不是?

更何況,陛下前前後後的表現已經說明了,只要不是在大明對著大明的百姓亂來,在海外封地上怎麽搞那可完全是沒有人管滴。

這事兒想想就開心。

沒有了京察,沒有了東廠和錦衣衛那些孫子們整天的嚇唬人,這小日子簡直要多美有多美。

而且現在很明顯的例子已經有了,而且不止一個,而是三個。

現在全天下誰不知道唐王、慶王、秦王這三個原本都是被當成豬養的家夥現在已經是炙手可熱的實權王爺?

雖然這三個家夥還沒有自己去打下一片封地,可是人手都招募好了,眼看著成行的日子也近了,這事兒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