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不要臉的君臣(第2/3頁)

張自明冷笑著應了一聲,也不管王明玉如何地哭喊,便將之拖了下去。

崇禎皇帝此時才注意到張之極身邊的書生,問道:“此人是?”

張之極拱手道:“啟奏陛下,此人乃是河內的舉子,姓李,名信。倒也頗有幾分見地,這回也是他從蒲城跑來孝童報信的。”

崇禎一聽是叫李信的,當下便沒了興趣。若說此人是李巖麽,崇禎皇帝大概還會下力氣拉攏一番,至於李信?那是什麽鬼?沒了李信還沒有王信張信了?

只是畢竟這李信也算是出了力的,崇禎皇帝便道:“既然是為國出了力的,朕便賜你同進士出身,入國子監學習,如何?”

若說是換了個人得到崇禎皇帝的這番許諾,只怕早已心中樂開了花。

皇帝親許,進入國子監,以後只要表現的不差,官場之路不說平步青雲,卻也必然是順風順水——誰知道此人有沒有在皇帝心中留下什麽印象?

若是皇帝不記得此人,倒也罷了,可是萬一是個簡在帝心的主兒呢?

官場之上就是這樣兒,不怕你忘記,就怕你記得。

比如當今首輔溫體仁的兒子娶妻成婚,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員誰會不去隨個份子?

不求溫體仁記得自己去了,只求溫體仁不知道自己沒去——邏輯雖然麻煩,但是事實上,還真就是這麽回事兒。

只是崇禎皇帝的媚眼卻有拋給瞎子看的嫌疑,李信拱手道:“啟奏陛下,學生只想憑著自己的學習一步步地去考進士。”

崇禎笑道:“好,有志氣。回頭好好考,朕等著你榜首奪魁的那天。”

李信聞言,便再次躬身應是。張之極卻暗中撇了撇嘴。

這麽一個能文能武的好苗子,不拉進京營裏反而要去考甚麽狗屁進士,這他娘的不是浪費人才麽。

只是崇禎皇帝已經決定了,張之極也無法再開口反對,當下只得拱手道:“不知陛下怎麽親自來了?”

崇禎皇帝總不能說老子在京城呆的煩了,這是想出來裝個逼,透透氣罷。

崇禎皇帝道:“陜西災情軍情,皆是如火焚心,朕心中怎麽放心得下?”

張之極拍馬道:“陛下心憂天下蒼生,此乃百姓之福也。”

頓了頓,張之極又道:“陛下一路車馬勞頓,莫不如先回蒲城休整一番,再往北上?”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卻沒有接張之極的話茬,反而問道:“北邊的情勢如何了?”

張之極拱手道:“北邊兒倒還好。楊總督已經起兵,向著高迎祥所部而去,與臣所部南北夾擊叛軍,務求必其功於一役。”

崇禎嗯了一聲,心中卻也只是抱了萬一的希望。

就算崇禎皇帝再小白,也知道高迎祥沒那麽好對付,尤其是他那個送快遞的女婿,更讓崇禎皇帝頭疼。

而且據崇禎皇帝所看過的重要歷史參考文獻《回到大明當才子》中的記載,後來還是出動了洪承疇在陜西大殺特殺,又種了芋頭,這事兒最終才平了下去。

芋頭這玩意,崇禎皇帝倒是不缺,畢竟徐光啟的大兒子早就被派出來搞這東西了。

但是洪承疇呢?這個人麽,崇禎皇帝是知道的,因此還關注過,此時還是延綏巡撫的洪承疇到底有沒有後來的本事,而且這個家夥後來可是降了清的——據說,蟎清為了讓洪承疇投降,人家黃台吉可是連小老婆大玉兒,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黃太後都貢獻出來,讓老洪好好地享用了一把,這才投降了。

對於這樣兒的猛人,崇禎皇帝是真心看重,可是他娘的這貨投降的經歷又讓崇禎皇帝蛋疼不已。

不得不說,崇禎皇帝有個很好的習慣,既然無法確定,就不如先觀察觀察——想不通的事情還想那麽多幹什麽?

原本還只是抽刀子上,慢慢地做了一年多的皇帝了,歷史小白也開始玩心眼了。

振奮了下精神,崇禎皇帝又問道:“此處往北到哪兒了?”

張之極拱手道:“啟奏陛下,此地向西北六十裏,便是白水,若是直接往北前行,不遠便是麻陂山。”

略一停頓,知道崇禎皇帝更關心甚麽的張之極又接著道:“過了麻陂山,再往東北不遠便是宜川,逆賊王佐掛,也正是由宜川起事。”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吩咐道:“呆會兒先休息一番,然後咱們便往宜川去。”

張之極應是後,便下去安排休息與埋鍋造飯之事,崇禎皇帝心頭可就盤算開了。

王佐掛這個名字,聽著還不如王明玉好聽呢,都他娘的什麽玩意兒啊。

而且自己在幾本重要的歷史參考文獻上,可都沒怎麽見過這個名字——沒見過的無名小輩還用在意?大軍一波流平堆過去也就是了。

真正讓崇禎皇帝鬧心的,還是這些吃不上飯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