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姆魯對埃及的征服及其施政作為(638—641 A.D.)(第3/5頁)

歐麥爾從麥地那的寶座把注意力放在營地和城市上,他的談話引起朝野的重視,要把在敘利亞的阿拉伯部落和老兵武裝起來,埃及特殊的名氣和富裕的程度使大家樂於爭取聖戰的功勞。忠誠的土著擔心被東羅馬帝國暴君毀滅或驅逐,奉獻他們全部的力量來為阿姆魯服務。他們拿盟軍作為榜樣,激起好戰精神的火花。莫考卡斯懷著樂觀的希望,情願戰死也要葬身在亞歷山大裏亞的聖約翰大教堂。歐提奇烏斯教長特別提到,薩拉森人的戰鬥具有獅子般的勇氣,被圍部隊每日發起的出擊幾乎都被他們趕回城裏,接著立即對城市的城墻和塔樓發起攻勢。在每一次的作戰行動中,阿姆魯的刀劍和旌旗在穆斯林的前鋒閃爍耀目的光芒。在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裏,奮不顧身的行動使他陷入險境:他的隨從進入要塞被驅離以後,將領跟一個朋友和一個奴隸成為俘虜,落在基督徒的手裏。當阿姆魯被帶到統領的面前時,他仍謹守自己的地位而無視當前的處境,高傲的態度和果斷的語氣,泄露了他是哈裏發的部將.一名士兵已經舉起戰斧,目中無人的俘虜眼看就要被砍下頭顱。他的奴隸憑著機智救了他的性命,立刻揮拳打主人的臉,帶著憤怒的聲調要他在長官的面前不可多嘴。輕信的希臘人受騙,願意聽對方所提出的條件,就把俘虜放了回去,希望換來更體面的使者。營地發出歡聲雷動的呼聲迎接將領的歸來,譏笑不信者何其愚蠢。圍攻14個月之後[336],薩拉森人雖然損失了2.3萬人,但仍舊占有上風,喪失鬥志和兵力大減的希臘人只有乘船離去,穆罕默德的旗幟插在埃及首府的城墻上面。阿姆魯向哈裏發提出報告:

我已經奪取西方世界這座大城,它的富裕和美麗無法在此一一列舉,只能很簡單地描述大概的情形:整個城市有4000間宮殿、4000座浴場、400所劇院或供消遣的場地,1.2萬間出售蔬菜之類食物的店鋪,以及4萬名納貢的猶太人。城鎮完全用軍隊靠著武力攻占,沒有同意任何條件或簽署投降協定,穆斯林急著要摘取勝利的果實。

教徒領袖用堅定的態度拒絕洗劫全城的要求,命令他的部將要保留亞歷山大裏亞的財富和歲入,以供應公益和傳播宗教之用。居民的數量要清點,繳納的貢金要加重,雅各比派的宗教狂熱和憤恨情緒要加以抑制。降服於阿拉伯人高壓統治之下的東正教徒,只要偷偷而安靜地舉行禮拜活動,倒也可以得到法外施恩。羞辱和災難的信息給身體日益衰弱的皇帝帶來極大的痛苦,赫拉克利烏斯在喪失亞歷山大裏亞7個星期以後死於水腫。[337]他的孫子尚未成年就接位統治,民眾每天賴以生存的食糧中斷而引起暴亂,逼得拜占庭宮廷要著手光復埃及的首府。在4年之內,亞歷山大裏亞的港口碼頭和海防工事,2次被羅馬人的水師和軍隊占領。英勇的阿姆魯正在應付內部的動亂局面,被從遙遠的的黎波裏和努比亞戰事中召回,2次都把進犯的羅馬人擊退。但是熟練的襲擊、重復的羞辱和頑強的抵抗,激怒了阿姆魯,使他發出誓言,如果第三次他把不信者趕下大海,就會讓亞歷山大裏亞像一座妓院,從每個方面都很容易進入。他為了信守諾言就拆除部分的城墻和塔樓,不過城市的民眾受到赦免沒有被懲罰,在勝利的將領阻止部隊進行泄憤屠殺的地點,興建一所取名為“憐憫”的清真寺。

博學的阿布·法拉吉烏斯曾經敘述過亞歷山大裏亞圖書館的悲慘命運,要是我對這件事不發表意見,一定會使讀者感到失望。阿姆魯的性格要比他的弟兄更為好奇和開明,這位阿拉伯的酋長在空閑時喜歡和約翰聊天。約翰是阿摩尼奧斯的最後一位門生,非常努力研究文法和哲學[338],獲得“菲洛邦努斯”的綽號。他靠著和阿姆魯的經常交往,大膽地請求蠻族把他們瞧不上眼的禮物送給他,在他來說這可是無價之寶。在亞歷山大裏亞所有被擄掠的物品和財產之中,只有皇家圖書館不曾被征服者視察和封存。阿姆魯很想滿足文法學家的願望,但是他對忠誠的要求極為嚴格,沒有獲得哈裏發的同意之前,就是微不足道的東西也不願擅自處理。狂熱信徒的無知使歐麥爾做出有名的回答:“如果希臘人的作品符合真主的經書,那就毫無用處,沒有保存的價值;要是內容不一致,就會產生危害,必須加以銷毀。”他的裁決被盲目地服從加以執行,用紙和羊皮抄寫的書籍被分配給全城4000個浴場,數量是如此龐大,貴重的燃料足夠6個月的消耗之用。自從阿布·法拉吉烏斯的作品《王朝》出現一個拉丁文譯本以後,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引用,每位學者心中都極為憤怒,為古代的知識、藝術和天才遭受無法挽回的摧殘而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