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梟雄末路(第2/2頁)

前方有贊普居心不善欲除己而後快,身後有薛紹親率虎狼之師咄咄逼人,手邊沒有半分存糧軍心已然跌到谷地,近旁還有黑齒常之在耀武揚威。

噶爾欽陵感覺,自己已經走到了一個進退維谷,四面楚歌的境地。他還能清楚的記得幾個月前,自己師出青海之時是何等的英雄豪邁,當時他甚至都已經設計好了,如何在切割臨洮與涼州之後,繼續瓜分整個西域的千裏疆土。可是短短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境遇居然會是這樣的天差地別!

薛紹的大軍在洮州停下了,整兵備戰,但沒有急於向青海進軍。

薛紹仍舊堅持這樣的理念,不能把噶爾欽陵逼得太急,不然噶爾欽陵的第一優先攻擊對象,永遠只會是大周的兵馬。必須讓他和吐蕃的贊普交上手,自己再去坐收漁利。像現在這樣駐兵洮州對噶爾欽陵形成壓力構成威脅,堵其出路卻又不真的去打他,就是最好的辦法。

這時,洛陽的武則天才剛剛收到薛紹親自派譴自己的心腹斥侯,悄悄傳來的軍事密報。她還並不知道,吐蕃即將派出使臣前來求和。

既然是軍事密報,就只會有武則天一個人看到,並且不會在朝堂之上公開。

看到這份密報,武則天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是落回了肚子裏。事實證明,庫狄氏和太平公主的預料都是正確的,薛紹雖然一直在敗,但實際上他卻占據了真正的上風。理由是,噶爾欽陵正在一步一步被他逼入死亡的絕境。

武則天把薛紹寫的密報詳詳細細、前前後後細讀了十幾遍,心中是越讀越踏實,越讀越欣慰。她私下評定,薛紹這一仗在軍事上其實並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地,那種“死守不戰”的仗很多大唐的將軍都能打得出來。薛紹真正高明的地方,在於他過人的“政治覺悟”。他一開始就抓住了噶爾欽陵在政治上的致命弱點,那就是與贊普失和,他急於用軍事上的勝利來扭轉自己在政治上的失勢。

噶爾欽陵急於求功,薛紹就抱頭死守絕不出兵決戰。噶爾欽陵後勤補給不力,薛紹就堅壁清野拉長戰線,把他後勤的壓力無限放大。戰爭打的就是錢糧,過多的國力損耗勢必會引起吐蕃贊普的強烈不滿。何況這一戰,根本還就不是贊普希望發起的,而是出於噶爾欽陵的一己之私。

到最後噶爾欽陵快要支持不下去的時候,薛紹終於祭出了他的殺手鐧,命令黑齒常之兵出河源猛攻大非川,逼迫吐蕃的贊普出面來收拾殘局。

武則天的心裏比誰都清楚,其實戰爭打到了這個份上,吐蕃的贊普已經不用任何人去“逼迫”,他也會主動站出來收拾殘局的。薛紹和黑齒常之的主動,只是給了他一個更加充份的理由去說服麾下的大臣和將軍們。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現在是“三方合作”想要弄死噶爾欽陵。吐蕃的贊普,薛紹,大周的女皇。

想透了這些,武則天揚眉吐氣的笑了,“噶爾欽陵,你曾是那樣的不可一世!三十年縱橫沙場無人能敵,你究竟殺了我中原多少男兒,又搶占了我們多少領土?這真是無法計算!”

“現在,任你有通天徹地之能,也只剩死路一條!”武則天忍不住大笑起來,“噶爾欽陵,你終於遇到了你命裏的克星!”

“明日,朕要親題一塊牌匾送往趙國公府——薛子當為天下雄!”

這時,武則天的心腹宦官在門外說道:“陛下,魏王武承嗣求見。”

又來了!

武則天眉頭一皺,將薛紹的密奏收起,“讓他進來。”

武承嗣走了進來,拱手拜下,“陛下,侄臣有要事啟奏。”

“說。”

武承嗣說道:“侄臣以為,光憑黑齒常之猛攻大非川想要圍魏救趙,是解不了涼州之圍的。萬一噶爾欽陵將涼州拿下,我軍的糧草輜重將盡皆歸他所有。到時噶爾欽陵就會從容派回一軍馳援青海,再將黑齒常之擊敗。如此一來,非但是西域會被割裂失去,河隴也將萬分危急。”

武則天不動聲色,“那你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