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他只是皇帝(下)(第2/2頁)

然後,他讓老百姓吃飽飯了,在他做皇帝的時候,沒有讓國內爆發太嚴重的饑荒,沒有讓國內餓死太多人。

這就夠了,他就心滿意足了。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他會希望自己做皇帝的時候沒有人餓死,他會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學讀書識字。

這是他這數百年的見識所留給他的唯二跨越時代的使命,他無論如何也想要做到的使命,除此之外,他不會去做更多了,絕對不會。

他知道,如果能做到這些,他就是聖君了,千古一帝都不足以形容的聖君,因為他沒讓老百姓餓肚子,老百姓都吃飽了,沒有餓死。

這個饑餓的民族不會餓死人了,這才是最重要的使命吧?

除此之外的一切,重要嗎?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重要嗎?

是他可以辦到的嗎?

他辦不到。

放棄權力?革自己的命?

那是什麽樣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啊?

蕭如薰不是聖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皇帝而已,普普通通,平平無奇。

生日結束,藩屬國的國君們一個接一個的全部離開了北京返回自己的國家,一切中間歸於平靜,而這場重大的盛會也在很多人的筆下被記述下來,必將流傳到後世永遠。

蕭如薰是不會在意這些事情的,過去了就過去了,他是皇帝,他的工作永遠做不完,他永遠都有事情要忙。

比如現在,這位普普通通平平無奇的皇帝正在紫禁城內迎接自己遠征日本回來的功勛將士們,並且親自給他們授勛,親自宣讀給他們的獎勵。

蕭如薰確立的授勛制度,和前朝的勛官制度不太相同,勛官制度古已有之,是政治官員之外的另外一種體系,蕭如薰將之具現化為勛章,皇帝親自給功勛士兵佩戴,勛章有級別,每一級別的勛章代表這名士兵可以享受相應的待遇。

對於士兵而言,這是最實用的。

而對於將軍們來說,升職和兵權才是最實用的。

此番遠征日本立下大功的數名大將翹首以盼蕭如薰除了錢財賞賜之外的其他賞賜。

蕭如薰知道,這群家夥都在盯著秦軍改組之後八大兵團的新職位,這當然也是他準備著手去辦的事情,眼下四海平定,大秦的主要外部敵人都被掃平或者被震懾住了,此時是理清內政為之後的北伐做準備的時候。

最重要的內政就是秦軍改組了,秦軍要去除原先的七大營的番號,改成八大兵團,紛紛歸屬到新的建制和駐防地之內,完善大秦的軍事體系,實現徹底的規範化。

很多將軍都把眼睛盯在八大兵團的兵團主帥的位置上,渴望成為這次盛宴當中主要受益的人,為此積極的上下打探消息,打探皇帝的口風。

他們都知道這件事情是皇帝一個人作出的抉擇,只有皇帝才能決定這件事情,其他任何人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