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大秦的養料(上)

大秦各路大軍在日本進展順利勢如破竹的同時,蕭如薰也沒閑著。

隆武二年四月十七日,蕭如薰得知軍隊進展順利之後,召集內閣、參謀部、民政部、財政部和工部等辦事部門召開了禦前聯席會議。

會議的主旨就是關於擄掠日本島上的青壯男女到中原的一系列準備和安排工作。

關於這件事情,在戰前,蕭如薰就已經決定了,並且知會了各大部門,要他們拿出自己對應的章程出來,做好準備,等軍隊完成戰略目標之後,就能立刻開始辦事,有條不紊。

蕭如薰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僅僅是因為日本有成為華夏心腹之患的潛力這一個原因,更多的還是因為大秦眼下的切實需要。

蕭如薰給大秦規劃的整體國策裏有很多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耗費幾代人的心血去完成的,比如一個“修天下”的指導思想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

蕭如薰規劃了大馳道的目標,大馳道不僅僅是要在帝國建立穩定秩序的過程中實現安頓民心的效果,也不僅僅是為了加強帝國政府對各地方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方便帝國政令和帝國精銳軍隊從首都北京抵達全國各偏遠地區,擴大帝國極壁的最遠距離,為未來的擴張戰爭打下基礎,造福後人。

大馳道的目標也很明確。

一條從北京修到沈陽,然後擴散到遼東各大重要城市和要塞,方便大秦對遼東實施正式的統治。

遼東因為等於是剛剛才拿下來的新領土,沒有什麽掣肘,所以現在已經基本建立州郡縣鄉村五級體制,是大秦除了北直隸和東南三省之外五級體制標準化最徹底的地區。

為了加強對遼東的控制,並且實現更多的移民以方便開墾遼東肥沃的黑土地,更為了徹底將遼東掌握,使之成為漢家領土,大馳道的修建是必須的。

第二條大馳道就是從北京出發,經山西抵達關中,進而連接寧夏和甘肅,還會有分支道路前往大同等地區,這是為了五年之後的北伐戰役做的準備,方便朝廷軍隊和物資可以更快速更便捷的抵達邊疆。

第三條則是從北京直達廣州的道路,這條道路經過山東,然後過南直隸,穿越浙江福建,最後抵達廣東,是一條靠近海岸線的大馳道,為的是增強中央政府對經濟富庶海運發達的東南數省的控制。

雖然之前有京杭大運河的存在,但是京杭大運河現在主要供給軍需,而且京杭大運河並不能深入南方,只到杭州就斷了,還有冬天的結冰期,限制比較大。

於是蕭如薰決定另外開辟一條道路,深入福建山區,然後抵達嶺南廣東,讓中央政府的觸角史無前例的深入嶺南,為進一步開發嶺南打下基礎。

這也是未來一條重要的南下移民線路。

第四條則是走北直隸到河南再到湖廣的武漢再到江西,最後也是進入廣東抵達廣州,然後從廣州修路到廣西。

第五條則是第四條線路從武漢地區開始的分支,走貴州路線直抵雲南。

第六條則是第二條路線從關中地區開始的分支,南下漢中,進抵四川。

未來蕭如薰還有修築滇緬大馳道打通緬甸和內地聯系的計劃,不過眼下還是以這六條大馳道為首要任務,打通國內交通路線,對於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很重大的意義。

但是即使在近現代世界,這樣的工程量也是超大的工程量。

放到眼下,如若不是大秦已經形成了如此這般的中央集權體制,還真不敢誇下海口說可以辦完,但是即使這樣,根據計算,耗費十年時間是最起碼的。

“如此工程,十年時間是預估最為樂觀的,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也都是極為龐大的,為了減輕中央的財政負擔,我們應當盡量使用不用支付酬勞的戰俘作為主要勞動力。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征調太多的民夫,惹得民怨沸騰的同時,還耽誤了地方的生產,地方的生產也是極為重要的,為了五年之後的北伐之役,大秦必須積累足夠的糧食和物資,才能供給之後的大量消耗。”

工部尚書楊一魁組織工部官員二百多人不分晝夜的進行極為精確的計算,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終於得出了一個比較保守的勞動力需求數字。

“五十萬,五十萬青壯男子,最少五十萬,低於這個數字,這個工程是難以實現的,所以討伐倭寇的大軍必須要抓回至少五十萬的青壯倭寇男子作為勞動力來使用。另外,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大量勞動力損耗,最好還能保有五十萬的備用勞動力,這些大工程尤其深入南方之後,會遇到不少山區,山區內修築道路損失極大,出現大量人員死亡是很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且這還是在保證倭寇戰俘一日兩餐和醫療的基本需求的情況之下,如果不能提供足夠的糧食,五十萬人估計三年都撐不住就會死傷殆盡,這還是保守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