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注音(上)(第2/2頁)

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韻母的,就應該只表示元音,但是同樣的,以元音開頭的漢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須借用帶有輔音的漢字來作為反切用的下字。

當然更關鍵的是學習起來比較慢,難以大規模鋪開,地方口音的相差也很大,相互之間的交流有點問題。

雖然歷朝歷代都有官話,但是蕭如薰希望將官話推廣到全國各地,全國人們都會說一種官話,可以用官話交流,而不用帶來口音上的交流問題。

在意識到兩字相切讀音法的局限性之後,出於大規模普及教育的考慮,蕭如薰想起了漢語拼音,想起了非常適合注音的西方字母,順便也想起了至今還留在緬甸的利瑪竇。

這家夥能以意大利人的身份學會漢語,蕭如薰很想知道他的學習方法。

而且蕭如薰依稀記得,利瑪竇曾經和什麽人一起搞了歷史上第一份漢字的羅馬字注音計劃,似乎是專門用來幫助傳教士學習漢語的。

蕭如薰把利瑪竇從緬甸召來了京師,向他詢問他用羅馬字給漢字注音的學習方法,利瑪竇感到非常驚喜和榮幸,立刻將自己學習漢語的方法和盤托出。

蕭如薰大概觀察了一下利瑪竇的方法,發現他的確是用和現代26個英文字母差不多的方式來為漢字注音,不過沒有zh,ch這種雙字母,利瑪竇介紹說用這種方法可以很好的為漢字注音。

不過與現代拼音有少許的差別,差別不大,估計也就是口音的問題。

思慮一番,蕭如薰把教育部的官員聚集在一起,向他們提出了這種注音識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