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興亡

成為皇帝,意味著什麽呢?

坐在車駕上,聽著歡呼聲和鼓樂之聲,看著人潮洶湧的京師,蕭如薰的思緒有些飄忽。

天下至尊?

孤家寡人?

一千八百多年前,中華大地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登基稱帝的時候,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麽呢?

劉邦以布衣登基成為天子實現開天辟地頭一回之偉業的時候,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麽呢?

李世民囚父殺兄登基稱帝的時候,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麽呢?

趙匡胤奪取帝位建立大宋的時候,他的心裏在想些什呢呢?

朱元璋以乞丐之身實現從無到有堪稱奇跡的稱帝偉業時,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麽呢?

中華大地風雲變幻無數年,不知有多少人站在那至高無上的位置上叱詫風雲,他們是一時俊傑,執天下牛耳者,可是到頭來,他們得到了什麽,又帶來了什麽樣的結果呢?

他們所建立的基業,所創下的成績,所帶來的影響,隨著他們的死去而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治亂交替,紛紛擾擾,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如同詛咒一般的規律籠罩在華夏大地之上。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八個字道盡了千古興衰更替,再也沒有比這八個字更能體現這一切本質的字句了。

蕭如薰也想知道到底有沒有可以真正讓百姓幸福的方式,有沒有真正實現古代哲人天下大同理想的方式,不管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亦或是共產主義,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方式?

這個主義那個主義,左一個主義右一個主義,你一個主義我一個主義,到底哪個主義才能走向和平和幸福?

究竟要怎麽做,才能真正意義上結束這種來來回回令人感到無奈且悲傷的輪回?

亦或是,根本不可能有解決的方式,直到一切的終結?

建立王朝成為皇帝到底是為什麽?

僅僅只是為了掌握權力宣泄欲望享受至高無上的尊榮嗎?

望著那些臉上帶著朝聖般的敬畏神色的百姓們,蕭如薰有點迷茫。

他原以為這一刻是他人生中最光彩最輝煌的時刻,他會激動萬分,志得意滿,甚至是趾高氣昂的看著自己取得的一切,可直到現在,他突然發現,他的心中沒有任何的激動,只剩下迷茫。

如果他可以不要想得那麽多,只是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古代帝王,只是做古代帝王都會去做的事情,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王,強大,專制,果斷,冷血,睿智。

或許也不會這樣迷茫。

一切都按照預定的來,什麽也不去改變,只是做所有帝王都在做的事情,一直等到幾百年後自己創建的王朝被新興階級的革命者們推翻,讓他們在自己的王朝的廢墟上建立新的共和國,走向現代。

那樣的話,他或許就不用迷茫,如果一切都是注定好的,即使自己讓這段歷史發生改變,即使讓自己提前結束了大明,讓自己開創了新的基業,但是不作出實質性的變革,那麽最終的結局也是一樣的。

治亂交替,國家興亡,再強大的國家也有被消滅的時候。

按照這樣的規律來,或許七八代,或許九十代,或許十二三代,他一手建立的大秦王朝也會分崩離析,因為各種各樣的內外矛盾而走上毀滅的道路,在大秦王朝的廢墟之上,共和國的曙光會初現。

而如果發生那樣的事情,從本質上來說,和滿清入主中原又有多大的差距呢?

他處心積慮掀翻大明朝建立自己的國家只是為了過一把皇帝的癮嗎?

我死之後管他洪水滔天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建立大秦王朝還有什麽意義?

如果不能帶來實質性的變革,如果不能做到完全不一樣的事情,如果不能讓一切光輝閃爍在華夏大地上,他現在所作的一切又有什麽意義?

不過是正常的改朝換代罷了。

後人又會如何評價自己呢?

自己可以修改史書,可以盡一切努力修改史書,可是已經客觀發生的事實,是不容更改的,是一定會有人知道並且傳承下去的,自己已然在歷史上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主角,所做的事情,無論如何是無法被抹去的。

先秦二世而亡,蕭如薰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秦也會走上二世而亡的老路子。

他更不希望這個秦沒能給儒家中國帶來任何改變。

秦這個字本身就代表了變革,而蕭如薰在追求變革的同時,也在追求著獨一無二的普天之下最大的權力。

不管是為了追求權力也好,尋求變革和突破也好,兩者在蕭如薰身上早就融為一體了,根本分不出對錯和先後。

蕭如薰不允許自己成為一個傳統帝王。

他寧可選擇成為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帝王。

贊美也好痛罵也好,他都要做這樣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