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早做準備

從起兵之初,蕭如薰就著力培養自己的官員團隊,吸納各地秀才和生員,進行教育之後投放到軍隊地方做思想教官和土改官員,一方面加強軍隊控制,一方面培養新的和傳統士紳利益相對的官僚團隊。

另一方面,將其中優秀的人留在身邊做文員,通過近距離的觀察和考核提拔人才充實自己,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培養這些年輕人做基層官員的能力,他們的忠誠度足夠,還沒有太多的思想包袱和利益牽扯,是很好的基層官員人選。

從緬甸帶出來的有經驗的政務員,土改官員,思想教員和留在身邊的政務團隊,這四方面的人才聚在一起,加上現有的地方政務官員,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一個過渡期。

等消滅沈一貫掌控朝政之後,東南士紳也被土改打壓的差不多了,他們的經濟基礎沒了。

現有科舉制最大的受益團體和維護者的根基也就消失了,沒了根基的讀書人老爺們的反對可以輕松消滅,那個時候就是對教育體制進行變革的時候。

充分吸納現有的讀書人的基礎培養出合格的官員投放到地方,將舊官僚緩緩淘汰,在此期間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方式,培養新官員,然後開海,走出去,對空曠的世界進行吞噬。

這是打破魔咒的正確道路。

一邊行軍,蕭如薰就在一邊設計自己未來的政治藍圖,在舊有利益團體的力量基本被土改消滅之後,推行這樣的新的制度拉起新的利益團體並不困難,打碎陳舊的鎖鏈之後,大明朝將會看到嶄新的世界。

為此,他將毫不猶豫的把反對者和阻礙者抹掉,並且大力提拔培養支持的人,比如對蕭如薰進行教育體制改革持強烈支持態度的那一百名年輕人,他們飽受科舉之苦,認為蕭如薰實施的新的制度太對他們的胃口了。

他們進而意識到,只有在蕭如薰的支持下,他們才能走上政壇擺脫貧苦和卑賤,蕭如薰是他們唯一的指望,所以他們比蕭如薰更加迫切的希望這種理想可以成真。

這一百名年輕人裏面經常被蕭如薰帶在身邊的人有三個。

一個叫周曜,一個叫趙萱,還有一個叫陳思齊。

周曜是廣東人,秀才,趙萱和陳思齊都是湖廣人,是生員,三人都是寒家子弟,年齡都是二十六歲,讀四書五經讀到一無所有,把家底子都給讀進去了。

蕭如薰招募識字的人進軍隊辦事的時候,他們就在其中,後來歷次考驗選拔之後,他們脫穎而出,成為被關注的人,在後面就是進一步接觸,被選拔到蕭如薰身邊做文員筆錄之類的工作。

加入政務處理團隊以後,他們接觸到了不少地方上的政務,蕭如薰也就在他們來報告日常政務處理消息的時候對他們做一些考驗,看看他們是否有在中央做官的潛力。

他們似乎也明白蕭如薰這樣做的目的,對蕭如薰的詢問認真對待,一段時間以後,蕭如薰算是摸清楚他們各自的發展方向了。

趙萱擅長刑名這一塊,對各種類型的糾紛案件非常感興趣,思維敏捷,很擅長抽絲剝繭的推理方式;陳思齊則專注於農務方面的事情,似乎曾經有務農的經歷,對農民疾苦有深刻的體會,對一些地方官員的誤農時放衛星瞎指揮深惡痛絕。

至於周曜,似乎對財務更有興趣,他還找蕭如薰專門學習了鎮南軍內部的財務管理方式,學得很快,還能做出針對性的改進,是管理賬目的一把好手,而且對人心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這貌似和他在父母去世之後被鄉紳聯合親戚奪走家裏五十畝土地的經歷有關,他性格比較陰沉,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度人心。

之前蕭如薰把李文遠的信件給這三人看的時候,趙萱和陳思齊都著眼於土改的殘酷和混亂上,希望蕭如薰予以約束,而周曜則是注意到了李文遠對蕭如薰的質疑,認為這個人應該立刻降職予以懲戒,不能再用。

蕭如薰問他原因,他說“此人敢做一就敢做二,這不是他分內之事,就不能讓他得逞,若是開了先河,以後還不知道要有什麽麻煩,就算大帥不高興,屬下也要說,此人必須嚴懲”。

就在那個時候,蕭如薰確認周曜不僅擅長管理財務,還擁有他眼下最需要的東西。

對旁人的防備之心和揣度之心。

或許是因為遭受過信任之人的背叛和傷害,他十分敏感,對任何細微的惡意都能予以察覺,而這對於蕭如薰來說十分需要的,他需要這樣一個人幫他分析一些事情,畢竟他就是因為缺少這方面的防範之心而被沈一貫算計的差點喪命。

雖然經過沈一貫的算計之後他成長了許多,可越是擁有更強的勢力和更多的擁護者,他就越是不安,他知道,這些人不可能完全可靠,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目的,他們需要權力,所以才跟隨著能提供給他們權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