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向死而生(上)

首先要確定一點,以步兵對抗騎兵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但是困難並不是說騎兵對步兵有某種兵種上的壓制,並不是這樣,而是要訓練出一支敢於面對鐵騎縱橫呼嘯而來卻依然不動如山堅持不退勇敢戰鬥的步兵部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也就是說困難的不是步兵對抗騎兵本身,而是這支可以對抗騎兵的攻擊的步兵本身的訓練和組織。

沒有馬鞍馬鐙的時代,大部分騎兵都是靠步戰的,雙方利用馬匹加快行軍速度沖到近前,然後下馬步戰,能夠在馬上戰鬥人很少,基本上都生活在漢地北疆,生活模式都是遊牧民族式的。

他們從小鍛煉自己的腿部肌肉,使得自己的腿部有極強的力量可以夾住馬腹,從而解放雙手來戰鬥來發射弓弩,這種人少,作為農耕王朝的中原王朝也極少可以鍛煉出這樣的部隊。

而相對而言,遊牧民族的人從小長在馬背上,他們的腿部自然擁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夾住馬腹,但即使如此,他們也難以堅持長時間的馬上戰鬥,所以他們賴以擊潰漢軍的就是騎射。

這一點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出現馬鐙和馬鞍之後,中原王朝也能訓練出合格的騎兵了,然而與此同時遊牧民族的優勢也更大了,騎兵和騎兵之間的對抗就升級了,騎兵更加強大了。

尤其是在兩宋末,金人和蒙古人利用漢人的技術,分別把騎兵戰術玩到了極致,缺馬缺訓練缺戰鬥意志的宋軍兵敗如山倒,因此給漢人留下了騎兵不可戰勝、要對付騎兵只能用騎兵的印象。

但是絕對不是這樣的,對付騎兵絕對不止是需要騎兵。

對付日本人的時候蕭如薰擺出的火器大陣尚且需要盾車這種大型物件來抵擋子彈,但是這一次,蒙古人可沒有火槍,長途奔襲之下,他們沒有任何火器,只有鋼刀和弓弩,而蕭如薰手下這三千鎮南軍足以應付。

盾兵在外層構築盾牌防線,槍手將長槍從盾與盾之間的縫隙中刺出,如此馬匹就不敢撞上來,除非蒙住馬匹的眼睛,畢竟馬也是生物,也會害怕,訓練再好的馬匹也會害怕尖銳的物體和火,它絕不敢沖上來。

它不敢大規模的沖過來,那麽騎兵最強悍的沖擊能力就受到了嚴重限制,要想近戰,騎兵就要在步兵方陣面前停下來,騎著馬遊擊,或者幹脆下馬步戰。

這個時候槍手就會發揮自己的力量狠狠的刺擊接近的騎兵和步兵,將他們阻攔在大陣之外。

若是一般的步兵方陣也就是這樣了,沒有更強的打擊手段,若是大陣裏面還有弓弩手,還可以遠程還擊。

這對於騎兵就有點難受了,此時的步兵大陣就類似於一個無處下嘴的刺猬,而這個刺猬背上的刺還能發射,可以想象這是有多難受。

蕭如薰沒有帶弓弩手來,事實上現在蕭如薰的鎮南軍中弓弩手的數量也不多,清一色弩箭,已經淘汰了弓箭,而且相互都會接受火槍和弩箭的訓練,下雨的時候全部換成弩箭出擊,晴天則清一色火槍。

弓箭發射需要極強的體力,再強壯的士兵發射十次之後也會氣喘籲籲極其疲勞,不休息的話就難以繼續戰鬥。

而弩箭手和火槍兵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存在,機械取代了人力,省下來的力量可堅持更長時間的戰鬥。

昨天太原下過雪,祁縣這裏也有降雪,不過沒有太原降的多,今天又是個晴朗的天氣,雖然愈發的冰冷刺骨,不過北方的幹雪並不像南方的雪一般滋潤美艷之至,融化,不會影響到火槍戰鬥。

除了七百鳥銃手之外,還有三百燧發銃手,這三百燧發銃手都是射擊技巧高超的射手,蕭如薰要他們定點射擊,只要看到就瞄準射擊,在外層盾兵和槍手的保護下,銃卒可以放心射擊。

盡最大可能消滅對方的戰鬥意志和人數,給李如松的騎兵減輕壓力,這之後還要面對兩到三次這樣高強度的戰鬥,在之後可能還有更高強度的戰鬥,精銳騎兵就兩萬,不能消耗太大。

這一次還是一樣,蕭如薰要求李如松安排女真騎兵打前鋒,讓努爾哈赤的兩個兒子褚英和代善帶頭沖鋒。

李如松對於蕭如薰的安排不是不明白,他不是很了解為什麽蕭如薰好像對努爾哈赤很有意見,要用的話就要用在最前面。

雖然蕭如薰解釋好剛要用在刀刃上,但是這種借著戰爭之手殺掉自己的敵人的做法,李如松也不是第一次用。

努爾哈赤是個人物,但是李如松有底氣自己可以駕馭他,但是除了自己之外還有沒有人可以駕馭他,李如松表示不敢確定,因此,削弱一下也好,可以讓努爾哈赤無法離開自己的支持和掌控。

至於努爾哈赤會不會因此心生怨恨和反抗意識,李如松也不擔心——你要敢,老子第一個滅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