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李成梁的政治失誤(第2/2頁)

那時候,張飛剛剛打敗了張郃的部隊,解決了蜀中對劉備的信任危機,在劉備集團大漲面子和威望。

而且他又是最早跟隨劉備的兩員大將之一,之前關羽成了鎮守荊州的主將,現在大家都以為張飛會成為鎮守漢中的第二員封疆大吏。

結果勝出的不是老元勛張飛,而是劉備在豫州得到的親信部曲魏延,劉備將之破格提拔,魏延的資歷比張飛淺多了,自然會招惹張飛的不滿意。

但是魏延就是沒有給劉備抹黑,他不僅給自己漲氣勢,還給劉備長臉,深得劉備的支持,張飛就算心裏再不滿,也不能當眾給魏延難堪了,不然就是不給劉備面子,而後來的發展也證實了魏延的確不負劉備的托付。

眼下也是一樣,蕭如薰在資歷上遠遠不如數十年沙場老將李成梁。

說的難聽一點,李成梁剛剛在沙場上和蒙古人女真人拼死拼活的時候,蕭如薰的爸媽還沒有結婚,李成梁如日中天的時候,蕭如薰還在媽媽的懷裏吃奶。

你不能說打仗的功勞和實際戰果更高就說你比李成梁要強,李成梁的戰績和能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別的不講,軍功封爵就證明李成梁的確是大將。

有明一代軍功封爵之難和科舉之難是幾乎一樣的,尤其是在大致和平時代,軍功封爵就更難,狀元每三年就出一個,可是軍功爵位什麽時候才能出一個?

別的先不說,李成梁就是封爵了,甭管用什麽黑料去黑,他就是實打實的軍功封爵,這一點沒什麽可說的。

但是眼下的問題在於,李成梁這大半個月的表現讓朝廷很失望。

朝廷希望的是李成梁守住紫荊關的同時可以驅逐蒙古人,確保紫荊關的安全,而不是連著兩次求援,搞的京城人心惶惶,甚至有不少富商已經開始往南邊跑了。

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危機,也是政治上的失敗,在政治開道的大明朝,李成梁讓大家失望了,這一失望不要緊,就等於把最後一次輝煌的機會給丟掉了。

其實李成梁也是運氣不佳,或者說並沒有得到皇帝的信任,以至於皇帝把戰鬥力足夠的兩萬騎兵交給了蕭如薰,而不是令他們火速前去支援紫荊關。

如果皇帝真的對李成梁有信心,願意讓李成梁打一場勝仗,那麽讓李如松過去,上陣父子兵,未嘗不是一段佳話,但是皇帝的內心深處一直記恨著李成梁,打心眼兒裏不願意看到李成梁東山再起。

李成梁為他十幾年前對皇帝的無視付出了代價。